小编在冲浪时
发现了这个话题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秒睡”可能是病!
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已初显早期症状”
经常在“上班时犯病”
同款“秒睡”病
是谁我不说
无独有偶
来自广州的一位50多岁的大妈
也患上了这种“睡病”
↓↓↓
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最早于1880年由法国医生Gélineau医生首先报道,与快动眼睡眠(REM)异常有关。
根据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水平的高低分为1型(NT1)和2型(NT2)。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意外事故而危及人身安全。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
发作性睡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日间过度嗜睡、猝倒、睡眠瘫痪、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即发作性睡病“五联症”,约10%~25%的患者出现上述所有症状。
100%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可控制的犯困,无论吃饭、走路还是开车,随时都有可能秒睡。发作性猝倒是该疾病的特异性症状,通常由强烈情感刺激,如大笑、激动等诱发。
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发生睡瘫和幻觉,容易误为精神分裂症。夜间睡眠紊乱表现为易醒、多梦,睡眠质量不高。儿童患者起病突然、睡眠持续时间更长,易多动和行为过激,严重影响学业。
发作性睡病的成因,是否有年龄和性别上的特点?
发作性睡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发作性睡病具有种族差异性。欧洲高加索人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3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但国人的发病高峰年龄小于10岁,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由于国人发病早,与遗传的关系更为密切,严重影响学习,对生活质量及将来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发作性睡病诊断的重要方法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进行日间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发现患者入睡快,睡眠潜伏期缩短,异常REM睡眠次数明显增多。
95%以上的患者HLADQ0602基因阳性,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显著降低甚至消失。临床上也通过问卷辅助评估睡病的核心症状及严重程度,用于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估。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终身性疾病,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预防其发生。其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及药物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药物主要针对嗜睡、发作性猝倒及夜间睡眠紊乱三大主要症状。
发作性睡病在美国人群中的患病率大概是0.05%,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只不过目前并没有根治发作性睡病的办法,只是应用一些兴奋剂与抗抑郁药来帮助发作性睡病患者。
兴奋剂是让他们在白天保持清醒,抗抑郁药则是用来对付猝倒的,以避免无意识地摔倒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同时辅以行为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一些生活方式的转变:
远离咖啡、酒精;
提高晚间睡眠质量,形成自己规律的睡眠时间;
固定白天的小睡时间,如果感到劳累,最好马上小睡一下,但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发作性睡病有哪些危害?
尽管发作性睡病不算重大疾病,但有时候会存在一定危险,例如嗜睡或软较重且病情未得到控制者不宜开车、从事高空作业、游泳及到危险地带,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洗澡时尽量不要用洗澡盆或洗澡池。此外,我国发作性睡病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就是儿童患者较多,会导致学习、生活困难,甚至饮食、脾气性格等也发生变化,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都理解孩子。
怎么分辨“老睡不醒”
是困,还是病?
发作性睡病患者典型的症状包括:
日间过度嗜睡
情绪激动诱发的猝倒
入睡前幻觉
睡瘫(俗称“鬼压床”)
异常体重增加
夜间睡眠障碍
情绪障碍
性早熟
如果你白天经常秒睡,或者出现睡不醒的状态,就要警惕,要到医院神经内科做个检查。
如果均没有上述症状
那就有可能是单纯的
没!睡!好!
建议这边赶紧
放下手机,早点睡觉
(上夜班的除外,劳动人民最光荣)
编辑 莫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