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为证明南宁不是历史“荒漠”,他2年打卡300多处古迹丨“你身边的宝”①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编者按:

你知道吗,目前广西共有1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81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8处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么多文物古迹,很多就藏在我们身边的大街小巷,经历着岁月流逝,见证着城市变化。每年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南国早报推出“你身边的宝”系列报道,讲述身边老建筑的故事。

===========================================================

公开数据显示,南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约6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49处。南宁人罗春毅花了2年多时间,寻访了300多处古迹。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南宁的历史很丰富。

打卡300多处古迹

罗春毅从小就热爱历史,虽然他现在的工作和历史文化没有关系,但对历史的热爱始终埋藏在心底。很久之前,罗春毅听人调侃说南宁是历史的“荒漠”,他很不服气。2020年,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反驳类似的说法。

根据南宁市文旅部门公开的相关名录,南宁共有约600处不可移动文物。罗春毅用2年多时间,寻访了其中300多处,并把打卡过程发到社交平台上。

位于人民公园内的镇宁炮台,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受访者供图

起初,罗春毅发出来的古迹,引发的关注并不多。但是渐渐的,留言的网友多了起来。有网友感叹:“我就住在附近,没想到经常看到的居然是文物!”也有网友表示:“小时候曾去过这里,没想到还是老样子!”更多时候,网友会好奇地问:“这里能进去吗?我也想去看看!”

网友评论截图。

罗春毅说,不管他的打卡记录人气如何,他的收获已足够:作为一个地道的南宁人,他在寻访中更加了解自己的故乡。

为介绍文字绞尽脑汁

罗春毅说,从2020年到2022年的每一个周末,他几乎都在“寻古”路上。出发前,他会根据名录规划好路线。如果要寻访的文保单位就在身边,他就骑着小电驴穿梭在南宁的大街小巷,一天打卡好几个地点;如果要去的地方位于郊区,他就开车,来回要大半天。

罗春毅的打卡记录,除了照片,还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很多时候,他会为了这段文字绞尽脑汁。罗春毅介绍,有些文保单位或者历史建筑的资料并不多,他只能到现场看相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去问附近居民。

罗春毅在母校广西大学的一处南宁市历史建筑、广西大学红楼群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期待古迹焕发新生机

走访了这么多处文物古迹,罗春毅很高兴看到像三街两巷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宁的民俗和历史,但他也曾遇到不少遗憾。例如,位于江南区沙井街道乐贤村黄章岭北面的千人坟,记录着一段不能被遗忘的惨痛历史。1996年,千人坟被列为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南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罗春毅通过导航到了附近之后,发现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既没有大路,也没有指示牌。最终,他从一条小路摸索着过去,到了现场看到一些碑刻记录已模糊不清。

千人坟。

罗春毅曾见过这么一段形容文保工作的话: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的文化,经过我们、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城市,能够健康地、完整地、真实地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