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已流行100多年!博白这道骨头汤喝了会“上瘾”

来源:玉林晚报 发布时间:

在两广地区饮食文化中,汤品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玉林博白,有一道汤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醇厚的口感,深受各方食客的喜爱,在当地已经流行了100多年,至今仍盛行不衰。这道汤品就是博白牛骨汤。

博白牛骨汤是用牛各个部位的骨头,加入多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一起熬制而成。它的特点是骨香浓郁、绵长,且清爽不油腻。


药食同源的药材是牛骨汤的灵魂所在


牛骨汤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不但味道醇厚,且汤色乳白,状如牛奶,色泽极为诱人。

 “一道牛骨汤,有着非常繁琐的工序。”家住博白县博白镇水佳村的庞丽琼10多年前就跟着父亲制作牛骨汤,如今她已成为牛骨汤店的“掌柜”。她介绍,熬制牛骨汤使用的是一头牛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头,包括牛腿和牛脚等。炖煮前对牛骨的处理大有讲究,特别是对牛腿和牛脚的处理,要经过“汤煮、火烧、刀刮”三个步骤,以彻底清除表面的污垢和牛毛。

图片

庞丽琼介绍,牛骨汤的熬制,秘诀在中草药的配制。要配上10多种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有八角、草果、桂皮、香叶、山柰、五指毛桃等,不但能起到除腥的作用,还能赋予汤品独特的香气,可以说是牛骨汤的灵魂所在。

“牛骨汤要熬3个小时以上才能出锅。”庞丽琼说,一般是清晨5时多开始熬制,到9时30分左右出锅售卖,其间还边卖边继续炖煮。牛骨汤除了博白本地人喜欢外,还经常有一些外地顾客过来品尝。


牛骨汤在博白已盛行百余年


据传,牛骨汤在博白已盛行100多年。“在我爷爷那一辈,这一带的人就喜欢熬制牛骨汤饮用了,这个习俗至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年过六旬的“老桥”(外号)是博白镇水佳村人,他称得上是当地制作牛骨汤的“名师”。他表示,以前牛骨汤对于他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餐”,谁家宰牛必定要熬制牛骨汤来招待远亲近邻,场面比现在办喜宴还热闹。

图片

牛骨汤在博白盛行,也跟客家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玉林旅游文化研究》一书记载,客家人的先辈来自中原,因躲避战乱而南迁,他们早期的聚居地多在山高水寒之地,所以喜食温补的食物。而牛骨汤具有温补功效,因此深得客家人的喜爱。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一道“博白味道”。

现在博白当地的饮食店在秉承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还涌现了不少专门制作牛骨汤的饮食店,他们搭配当地的河粉销售,生意红火。“牛骨汤+河粉”的经营模式也成了当地的一种饮食潮流。当地人喜欢在早上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骨汤,配以米粉、河粉,蘸上特制酱料如辣椒酱、柠檬汁,真可谓“只羡鲜汤不羡仙”。


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


如今,还有博白人凭借着一道牛骨汤,在深圳打出了一片天地。2011年,博白“80后”刘健在深圳宝安区开了一家“玉林牛骨汤”餐厅,凭借牛骨汤这“一招鲜”,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人气较旺的餐厅之一。

“牛骨汤,是无数博白人的‘心头好’,很多在外打拼的博白人回到家乡后,都要打包牛骨汤带到外地去。”庞丽琼说,现在她家的牛骨汤店,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北海、广州等地的订单。有时还有远在云南、新疆等地读书的博白籍学生下订单,对这些路途遥远的订单,他们把汤冻成冰块再邮寄。

牛骨汤,这份在铁锅中沉淀百多年的味道,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历史沉淀。对于博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它让人在品尝美食之间,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家乡的温度,品读家乡的故事。

编辑 黄叮佳

责编 易治平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