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保平
编者按:3月18日,奇瑞、极氪、广汽同时举起智驾大旗,这场无声的竞赛进入白热化——从年初比亚迪掀起“智驾平权”浪潮,到如今6万元车型搭载智驾系统,车企正以每月迭代的速度重构行业规则。当L2+智驾成标配,消费者该信宣传话术还是实测数据?若系统误判导致事故,责任在方向盘后的人还是代码后的AI?比保费贵的智驾险,是护航神器还是智商税?
车企正在这条新赛道激烈角逐,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引您穿透营销迷雾,深入了解智驾那些事儿。
============================================================================
今年开年至今,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在做一件事:抢占智驾技术高地。“智驾平权”风暴下,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价格不断下探。智驾似乎已经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变成了如今新车的标配。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将成为智能化渗透率大幅度提升的重要一年。
车企竞先热推智驾系统
智驾领域的争夺,似乎从未如此激烈。
3月18日,奇瑞、广汽昊铂和极氪三家车企同天举办发布会,主题均为智驾。奇瑞发布了智能化战略规划,展示了猎鹰智驾、人形机器人和智舱大模型等最新核心技术成果。广汽昊铂则发布了NDA4.0城市领航高阶智驾,将可用范围提升至六大场景。极氪正式推出极氪浩瀚智驾2.0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领航功能。
某汽车品牌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蒋保平摄
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2月比亚迪率先“抢跑”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后,自主品牌掀起的“智驾平权”风暴就越刮越猛。截至目前,已有小鹏、理想、小米、长城、吉利、奇瑞等10余家车企纷纷祭出大招,亮出最新智能化战略,智驾“大战”一触即发。
“智驾平权”的理念下,智驾的价格门槛也被拉低至前所未有的亲民区间。短短一个多月,智驾似乎已经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变成了新车标配。零跑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卷”至12万元,而奇瑞日前宣布推出6万元级智驾产品。
“全民智驾”时代正在来临
“加量不加价”“搭载高阶智驾”……日前,记者走访南宁多家新能源车专卖店看到,智驾功能正成为车商大力宣传的卖点。显然,智驾已成为衡量当前车企能力的重要指标,会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准车主,他们均表示选择新能源车除了考虑用车成本,最看重的一点就是新能源车的科技感,如拥有更先进的智驾功能。对于很多“90后”消费者来说,产品有无智驾功能,正成为选购汽车的又一核心关注点和考量指标。“2025年买车先看智驾”“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正是许多购车者的心声。
“新能源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发表过这个观点。在近期的全民智驾发布会上,他进一步强调:“过去,我们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衡量行业发展速度;从今年开始,我们应该用高阶智驾的渗透率来衡量。”
媒体代表体验智驾功能。 受访者供图
3月18日,吉利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陈奇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把高阶智驾打造为智能时代用户的刚需。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化的方向既是消费者所需,也是技术发展到今天的结果,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已达50%,渗透率较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这一数字到2025年底可能会接近65%,“全民智驾”时代正在来临。
消费者应当理性选择
在“智驾平权”的当下,各车企纷纷花式推介各自的智驾系统,期待获得用户青睐。那么,怎样的智驾系统才算好,我们在选购车辆时又该关注什么?
记者了解到,各大品牌选择的基础技术路径有差异,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评价智驾水平。经常参加各大品牌试驾活动的南宁知名车评人宁光认为,从实际驾乘体验来看,头部车企的智驾系统相对成熟,在应对复杂场景时表现更出众。无论是在无图NOA(领航辅助功能)、高速NOA,还是在LCC(车道巡航辅助)等车道居中功能的应用上,主流品牌都展现出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智驾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能力,涉及整体的硬件、算法、算力、数据、团队。这就需要在智驾方面坚定不移地长期投入。”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只有基于顶级硬件与端到端大模型算法,感知层没有短板,算力够用,那么通过不断“喂养”大模型和数据积累,然后不断升级NOA,智驾系统才会“越来越聪明”。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车企的技术宣传与用户的实际体验之间仍有落差。据业内人士介绍,市面上在售的所有智能驾驶功能汽车,都还在L2级水平徘徊,即驾驶人员开车时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
汽车行业分析师林亮指出,不管车企如何包装,比如宣称自家的智驾是“L2+”或“L2.9”,本质上仍是“人机共驾”模式,属于L2级别范畴。“按照有关规定,只要厂商一天不敢明确表示承担智驾的相应法律责任,那么他的智驾就不可能是L3。”
因此,如果车主想选择一辆“完全解放双手”的智驾汽车,现阶段还无法现实。
相关新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梁冰欣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