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多地殡葬服务机构提供心灵抚慰服务,用爱意包裹悲伤 | 聚焦广西殡葬服务改革②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闫芬丽 文/图

殡仪馆是人生的最后驿站,在这里,常常出现因失去亲人而备受打击、精神恍惚的人。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从广西民政部门了解到,为了及时对心情悲痛的逝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广西多地殡葬服务机构开始提供心灵抚慰服务,用爱意包裹悲伤。走访中,群众期待能推出更多的“身后事”一站联办服务,目前民政部门正在着手推进。

“从这里出去后情绪好点了”

去年10月,百色殡仪管理所设立了心灵抚慰室。所长邓伟岸介绍,在业务大厅,如果工作人员看到有遗属过于悲痛,就会将他们引导去抚慰室,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

▲南宁市殡仪馆设立了社工服务站。

抚慰过程中,工作人员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这时候,工作人员就会告诉他们:“我们是送逝者最后一程的人,现在您说出来让我们听到了,其实他们也会听到。”如果遗属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哭一会儿,宣泄自己的情绪,工作人员会给他们递纸巾,或倒一杯茶,安静陪伴在身边。有时候听完倾诉后,他们还会给一些实用的建议,告诉遗属们如何处理亲人的遗物、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等。

邓伟岸坦言,即使是简单的倾听、安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少遗属表示,从这间屋子走出去时情绪好点了。

下一步,他们考虑派工作人员外出学习更专业的心灵抚慰方法,或是把专业的心理老师请到单位讲课,让更多员工掌握这门“技术”。

“您曾帮助过的人”发来信息

南宁市殡仪馆也有类似的社工服务室。今年春节,该单位殡仪服务员田雪娇又收到一条祝福短信,上面写着:“恭祝小田及家人新年和顺致祥,幸福安康!”落款是“您曾帮助过的人”。

▲田雪娇收到的感谢短信。

田雪娇的这次“帮助”,要追溯到去年夏天。当时,她接待了一名老伯,老伯面对家人离去,情绪非常悲伤,也不知道如何办理亲人的“身后事”。于是,她不仅细心讲解业务办理流程,协助老伯办完手续,而且多次安抚他的情绪。

没过多久,田雪娇收到了老伯发来的感谢短信,以及老伯专程寄来的新年礼物。只是礼物有些贵重,最后她退了回去。

期待“一站式”联办“身后事”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南宁、百色,梧州、贵港、崇左等地的殡仪服务机构,都有创立类似的悲伤辅导服务室,普遍得到了遗属的好评。

走访中,也有遗属反馈,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经历亲人的离去,悲伤痛苦的同时,还要处理一系列“身后事”,比如各类证件、医保、社保、银行账户注销等问题,还有遗产处理法律问题以及失独孤残救助等,如果殡仪馆有这类的服务窗口,他们将省去不少烦心事。

一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殡仪服务机构,已经有了“身后事一站式联办”服务。例如,在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设有“身后事一站式联办”窗口,民政、公安、人社等8部门的16个事项,都可以在窗口统一填写、提交材料,联办系统会自动推送到联办部门,实现“一个窗口、一次办成”。记者致电区内部分民政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称正在整合民政、公安、卫健、人社、医保等部门业务搭建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实现公民身后业务“一键办理”。

相关报道:

约1000元就能办理“身后事”,生态安葬在逐年增多 | 聚焦广西殡葬服务改革①

南宁一公墓12年坚守“鲜花换爆竹”,移风易俗仍需时间 | 聚焦广西殡葬服务改革③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