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占玲 黎伊玮
对于睡觉,不少人认为只要睡着了就行。实际上,从医学角度而言,睡眠分为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和深睡期、快速眼动期。其中,熟睡期和深睡期关乎着睡眠质量。成年人的熟睡期和深睡期为1.5~2小时,但在不少失眠患者中,能达到1.5小时深睡时间的少之又少。那么,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睡前不要做三种行为
3月17日下午,在自治区江滨医院的睡眠医学中心,工作人员展示了一名失眠患者的睡眠数据,根据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分析发现,该患者一整晚都处于浅睡期,几乎没有熟睡期和深睡期。
自治区江滨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戴剑介绍,一个人的深睡期应占整体睡眠时间的15%左右,然而在前来医院就诊的失眠患者中,能达到1.5小时深睡时间的患者只有1%。深睡期会消除大脑疲劳,恢复大脑功能,如果缺乏深睡期,大脑疲倦感可能会加深,影响第二天大脑的认知、注意力等功能。
要想睡得好,睡前有些坏习惯就必须改掉。戴剑提醒,睡前不要做三种行为:吃夜宵、玩手机、做剧烈运动。玩手机时,手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且大量信息的涌入会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导致无法平静入睡,因此建议睡前半小时不要看手机。此外,睡前2小时内也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否则身体亢奋,难以入睡。
自治区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陆怡安特别提醒,睡前不应饮酒、吸烟,白天不应过度卧床。
▲陆怡安正在查看患者的睡眠监测情况。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黎伊玮摄
可做点不感兴趣的事
有的人为了能睡好觉,会通过听白噪音、轻音乐,或用睡眠枕、睡眠香氛等方式调节,效果因人而异。
为了安然入睡,在睡前应该做些什么事?对此,戴剑建议,可以适当做一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事。比如平时不怎么阅读的人群,可以睡前看看书,或者看一些难懂的书;又比如适当做一些家务,或者睡前听一些冷门语言。
陆怡安则认为,可以在睡前1小时,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比如通过冥想排除杂念,或者通过泡脚等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心。此外,还可以喝一杯温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有助于促进睡眠。
降低期待值不要焦虑
聊起失眠,“95后”的小彭深有体会。她曾努力考研,但屡战屡败的残酷现实令她感到非常沮丧,每天都很焦虑。为了调整状态,她决定给自己适当放松的时间,降低对学业的期待值,渐渐地才走出了失眠的阴霾。
戴剑认为,降低对身边人和事的期待值,也是一种改善睡眠质量的办法。“如果期待值太高,会产生无形的焦虑。”此外,要允许自己犯错,不要过度纠结于没有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够完美的事。要学会包容,凡事要用包容的心态对待。
此外,陆怡安建议,大家要尽量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老年人更要规律作息,白天减少分段睡眠。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白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还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相关报道>>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