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学青会交出满意答卷,青春因拼搏更精彩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陆欣楠/文 游拥军/图

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11月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落幕。按照“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竞赛组织平稳有序,大型活动圆满顺利,保障服务周到细致,竞赛成绩亮点频频,学青会实现了“简约 安全 精彩”的办赛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这场以青春为名的体育盛会,成为今年继世界大运会、亚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体育盛会。年轻的运动员在这一绚烂的舞台上,尽情绽放青春风采。

青春的赛道上,运动健儿成绩亮眼

本届学青会决赛从7月1日曲棍球项目开始,一直到11月15日上午公开组男子水球项目决赛,历时4个多月,805个小项金牌各有归属。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展示他们获得的金牌。(资料图)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从成绩上看,各参赛代表团均有良好表现,在公开组69个代表团中,共有54个代表团获得金牌,64个代表团获得奖牌。江苏、山东、广东、福建、湖北、上海、浙江等传统体育大省继续保持优势,四川等西部地区进步明显。广西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在本届学青会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显示出发展竞技体育的巨大潜力。香港、澳门分别在马术、游泳项目上获得了金牌。

这其中,校园组表现突出。学青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郝凤林介绍,在为期10天的比赛中,校园组来自全国的8372名运动员参加了10个大项370个小项比赛,在34个代表团当中有30个代表团获得金牌,其中47人21队106次打破42项赛会纪录,尤其是西藏代表团获得1金1银1铜,改写其自1996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计算27年无奖牌、无积分的历史。

截至11月15日,广西运动员共获公开组金牌40枚,银牌28枚,铜牌41枚,其中南宁市获金牌38枚,银牌27枚,铜牌32枚,北海市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9枚。

其中,蹼泳运动员姚华莉超100米器泳和50米潜泳两项世界青年纪录,14岁的杨兰斌获得体操男子个人乙组全能冠军,其他几位年轻小将还获得体操男子团体甲组冠军,参加了杭州亚运会的19岁摔跤小将陆锋勇夺学青会国际式摔跤男子自由跤74公斤级金牌。

▲杨兰斌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资料图)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苏华 摄

“明日之星”不断涌现,从壮美广西升起

据统计,本届学青会共有6人23次超11项世界青年纪录,2人1队3次超3项亚洲纪录,1人1队8次超2项亚洲青年纪录,此外,在射击、举重、田径等项目上还创造了一批全国纪录、全国青年纪录和全国少年纪录。

其中,福州队徐璐莹在女子举重45kg级比赛中超世界青年抓举纪录,创全国青年、成年抓举纪录;武汉队刘雅菲在女子10米气步枪资格赛中超世界青年纪录、亚洲纪录;宁波队陈妤颉在女子100米决赛中以11秒43的成绩夺冠并刷新了个人最佳成绩;乌鲁木齐队艾力西尔·吾买尔在男子400米预、决赛中两次打破自己今年创造的全国少年纪录。

▲徐璐莹在举重项目中表现亮眼。(资料图)组委会供图

游泳比赛中,7个小项成绩超过了今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成绩;体操项目对标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也出现了可堪重任的好苗子。三大球等我国总体落后的项目也有亮点,女子排球比赛中上海的王音迪、陈厚羽,山东的李晨瑄、孙虹云等运动员已跻身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男子足球决赛中,济南队5:4战胜深圳队,在场的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青少年比赛。

▲江苏队的女排姑娘们站上最高领奖台。(资料图)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彭庆摄

学青会期间,体育总局专门组建了调研组,针对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学青会闭幕后,体育总局将继续对标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对标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对本届学青会呈现出的体育后备人才情况作出全面梳理和分析,充分发挥学青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体教融合的“小考”,学青会交出满意答卷

超全国成人纪录、平世界纪录的福建女子举重运动员徐璐莹,跑“赢”亚运冠军的浙江14岁田径小将陈妤颉,这些闪耀的体坛新星得到大家的关注。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体教双方的共同发力——他们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在体校训练,是通过体校与优质教育资源结合的培养模式打造出来的“体教融合”冠军。

▲浙江14岁小将陈妤颉(前一)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绩。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李辉表示,学青会是体教融合的重大改革成果之一。从这次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体教融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这样的青少年体育人才会越来越多”。

体校改革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持续推动新型体校改革。“体校没有过时。”李辉表示,到目前为止,体校仍然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和主要阵地,东京奥运会上114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中,有113人都是通过各级各类体校培养出来的。

李辉说:“就像徐璐莹和陈妤颉一样,体校要成为一个地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核心阵地,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放弃文化课,通过体校和优质教育资源结合的模式可以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体校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向普通学校交流开放,带动地区青少年体育发展,实现‘双向互动’。”

这一次,学青会的丰硕成果,则坚定了体育总局推进体教融合改革的决心,也坚定了更加开放地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信心。

▲扎根南宁搞足球青训的李志新在带领小球员训练。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游拥军摄

学青会给广西带来什么

以学青会筹办为契机,广西广泛开展活动,引导学生青年广泛参与学青会,掀起了一阵体育运动热潮,带动全民体育健身蓬勃发展,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1%,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5%;依托学青会的影响力,宣传推介广西、提升城市形象,加大文体旅产品供给,增强消费活力,赛事期间通过“消费满减优惠”拉动文旅、社会消费近8000万元;广西还以举办学青会为契机,组织各级体校到中小学选拔运动苗子,培养发现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青会筹办期间,全区注册青少年运动员增加1.6万人。通过筹办学青会,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和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筹备学青会以来,全区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2万多块,包括青少年和学生使用率很高的一大批足球场、篮球场。本届学青会新建和维修改造49个比赛场馆,从规划选址和设计阶段就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考虑后学青会时代为青少年体育和全民健身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谋划好后学青会时代广西青少年体育发展,充分发挥学青会留下来的场馆设施资源,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训练和赛事活动组织,持续巩固学青会办赛成果,深化体教融合,有力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强国建设夯实基础。”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卢意文表示。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唐海波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