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滑翔伞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欧洲,当时,一些登山者自山巅乘降落伞滑翔而下,体验到一种新颖奇妙的感觉,从而创立了这个航空体育项目,备受年轻人喜爱。如今,也有一些老人勇敢尝试滑翔伞运动,并在飞翔中有了新的感悟。
71岁创下飞行纪录
1950年出生的冯瑞云,是地道的南宁人,他第一次飞无动力滑翔伞,算是一个偶然。
冯瑞云回忆,那是2021年5月,他和老伴到大明山滑翔伞飞行基地游玩,看见告示牌上提示滑翔伞飞行体验者需“65岁以下”,一旁的几名年轻游客脸上露出几分胆怯,正犹豫要不要体验滑翔伞。
“我先给他们做个示范!”冯瑞云当即拍板要飞,通过身体评估,签下责任协议后,他穿上了全套装备。“检查完毕,出发!”随着带飞教练的一声口令,冯瑞云身体前倾,奋力助跑。巨大的伞身在风力的作用下,一度把他们拽歪,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继续前行。短短几秒钟,两人便双脚离地,在空中随风飞翔。
“人生需要飞一次!”呼啸的风声,也无法吹散冯瑞云大声的欢呼。他说,这里的“飞”,指的是身体的飞翔,更是心灵的放飞。
▲冯瑞云享受在空中飞翔的感觉。视频截图
几分钟后,滑翔伞从海拔800米的山顶降落在海拔200多米的山脚,71岁的冯瑞云创下了当时该基地“最年长体验者”的纪录。那几名原本犹豫不决的游客受到冯瑞云的感染,也尝试了飞翔的感觉。
冯瑞云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他退休前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曾驻外十余年,去过几十个国家,经历过战乱,受过重伤。1992年,他还在肯尼亚学习了飞机驾驶。“人这辈子,活的就是个心态。”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冯瑞云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退休老同学结伴飞行
在南宁体验过滑翔伞飞行的人里,有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老年团”,平均年龄超过60岁。
61岁的陆少波就是成员之一。退休前,她是一家国企的经济师、工程师。她喜欢摄影,用无人机在空中拍了不少照片。退休后,她经常组织一些“有情有趣有温度”的同学聚会,有时是一起外出旅行,有时是闲坐“叹茶”。
“退休了,儿女都已长大,大家都有了时间和心情,想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陆少波说,2022年,她第一次体验滑翔伞飞行。滑翔伞飞行跟用无人机拍摄,在视觉上、身体感觉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点像搭乘缆车,但四肢只能触到风,身体随风起伏。正如一首歌里唱的:这是飞翔的感觉,这是自由的感觉。
▲陆少波的同学们体验滑翔伞飞行后,赢取了自己的《勇敢者证书》。受访者供图
今年夏天,陆少波约了7名高中同学一起体验滑翔伞飞行,并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勇敢者证书》。现在,她还总是翻开当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同学们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回到了从前的青葱岁月,大家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
有“飞伴”到全国各地打卡
今年4月21日,南宁58岁的滑翔伞飞行员玉诚,结交了一名74岁、来自上海的“飞伴”。这名上海老哥姓陈,持有滑翔伞驾驶证照,当时还在全国各地“打卡”飞行,广西是他的其中一站。
“那天是阴天,山上有薄雾。我触景生情,在上山的车上,不禁感慨自己年纪大。陈老哥听到了,连连摇头说‘60岁了算什么,你看我70岁还在飞呢’!”玉诚回忆道,这名来自上海的老哥即将起飞时,身体在巨伞的拖曳下显得有些佝偻,但这并不妨碍他顺利腾空而起,飞入云端。
▲玉诚热爱滑翔伞飞行。受访者供图
当天,玉诚在朋友圈里写道:74岁的上海老陈哥至今还在潇洒遨游蓝天,我没理由不享受飞行快乐!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玉诚正在云南丽江飞动力滑翔伞,他在电话里笑着说:“我坚定地把‘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当成主业了,让心理年龄永远保持在30岁。”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黎伊玮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