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罗贝尔/文 游拥军/图
从南宁陈东港港口出发,途经石埠、美丽南方景区,沿着邕江一路向西骑行……每日清晨7时许,71岁的赵超群送外孙女上学后,便投入自己的骑游爱好中,与骑行队的同龄骑友安排一场酣畅淋漓的短途骑游之旅。
风雨无阻,日骑数十公里
古铜色的健康皮肤,身穿红白紧身骑行服,骑着山地自行车在马路上飞驰而过,谁会想到眼前这位身姿矫健的“骑士”已经年逾古稀。
▲虽然已经71岁,可能是运动的缘故,赵超群并不显老。
赵超群是崇左市大新县人,在南宁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2012年退休后,他投入骑行运动,保持每天至少骑行30公里的习惯至今。“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以前自行车是一种代步工具,如今骑行变成了一种玩乐新方式。”
骑行需要耐力,贵在长期坚持。赵超群每天保持3个小时以上的骑行,秋冬季节的骑行时间更长。记者注意到,他的自行车后座上安装了一个百宝袋,里面放有备用轮胎、维修工具、食物和水等。“有了百宝袋,即使刮风下雨也劝退不了我的骑行热情。”
▲赵超群和同伴们在邕江边骑行。
赵超群说,2017年夏季,他骑行至龙潭水库返程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突发奇想,像青年一样冒雨前行,沿着水库骑过泥泞的山路,接连翻过水坑、土坡,在山中享受酣畅淋漓的骑行乐趣。
与车为伴,穿梭不同城市
赵超群回忆道,在邕江骑行道修建前,他只能沿着邕江两岸河堤路段骑行,经常遇到呼啸而过的大卡车。直到邕江两岸修建可骑行的绿道,“百里秀美邕江”工程给沿岸风景换上新颜。从此,邕江两岸变成了骑行爱好者的天堂。
“青环路往良庆大桥方向,骑行道的坡度起伏大,翻越一座座小坡后,眼前的景色变化多样,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赵超群告诉记者,邕江绿道有笔直平缓的平路,也有耗费体力的弯道山坡,两岸四季景色各有不同,城东与城西骑行道的地形有所差异,每天都能解锁邕江各个角度的风景,同时也见证了十几年来邕江两岸的变化。
▲赵超群每天都能解锁邕江各个角度的风景。
除了在南宁市区和周边骑行外,赵超群还经常与骑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在2005年9月,赵超群就与3名骑友沿着中越沿边公路骑行,直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他也曾沿着二级公路,独自南下骑游海南。“与其他骑友环游中国相比,自己的经历不算什么,只想尽自己所能,以车为伴,穿梭在城市不同角落,用眼睛记录沿途风景。”
乐在“骑”中,追逐风与自由
10月19日清晨,在陈东港码头上,有一群身穿紧身骑行服的银发骑行车队飞驰而过,这群平均年龄超65岁的骑行者,总迎着朝阳逆风前行。即使满头银发,也阻挡不了他们追逐风与自由的脚步,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银发”骑行车队。
2016年,一次偶然机会,赵超群加入“南宁四八飚车队”,队友们亲切称他为赵师傅。据队友介绍,赵师傅作为团队的领骑者,总是骑在队伍最前面,把握方向和速度。“领骑者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需要有充沛体力来支撑,带队骑游还要有方向感,他经常开发南宁周边的小众山岭路线,带我们游山玩水。”南宁四八飚车队队长裴师傅说。
▲虽然都已经年长,但他们骑行的速度并不慢。
“老年人骑行不追求里程数和时速,更多的是边骑边游开阔眼界。”赵超群说,南宁陈东港、石埠、托洲大桥是车队出发集合地。“这些年来,车队几乎跑完了南宁周边的热门骑行路线,车队里安排了领骑担当、补给担当、医疗担当等,队员们各司其职、相互帮助,只要还有力气会一直骑行下去。”赵超群说。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