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防城港东兴:对歌、用脚尖踢沙互诉情谊丨走近少数民族“情人节”④

阅读数:141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李思叡 记者:钟小启
男女相互踢沙在过去是年轻恋人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聚居在防城港东兴市沿海的山心、𬇕尾、巫头三地。曾有了解京族文化的网友戏言,来到东兴𬇕尾金滩,不要随便对女子踢沙子,因为一不小心,京族的女孩子就会跟着你回家了。

▲美丽的金滩。黄天福摄

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各地举办时间不同。苏凯是东兴市江平镇𬇕尾村土生土长的京族人。他说,男女相互踢沙在过去是年轻恋人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

▲热闹的哈节。黄天福摄

京族哈节中,京族同胞“哈哥”“哈妹”会一起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如果其中某一位“哈哥”相中了某位“哈妹”,就会与她对歌,或向她踢沙,如果“哈妹”有意,就会将沙踢回来。

每逢哈节,京族人尽情唱歌、跳舞,用歌声传递彼此的心声,男女老少聚在哈亭对歌,热闹无比。唱歌的男女分别被称为“哈哥”“哈妹”,在苏凯爷爷辈的青年时期,“哈哥”“哈妹”常常以歌代言,触景生情,出口成“歌”,大家乐此不疲。

▲京族人在唱歌中。黄天福摄

媒体曾多次报道的巫头村京族百岁夫妇阮杰忠和吴秀莲,就是在歌声中收获爱情典型的一对。阮杰忠在世时曾是远近闻名的京族山歌手,年轻时,他就是凭一首首动听的山歌与京族女子吴秀莲结为夫妇。

每逢哈节和赶圩热闹的日子,阮杰忠总会带上吴秀莲在乡亲们面前亮几嗓子,两人恩爱无比,都活了百余岁,共享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两人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当地佳话。几年前,夫妇俩已相继去世。

在𬇕尾村说起哈节,苏凯的爷爷苏维坤是绕不开的人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因历史原因村里曾停办哈节多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维坤与村民苏锡权梳理流程和资料,在每年六月初九恢复举办哈节,后来又改建哈亭,作为举办哈节的重要场地。

恢复哈节后,苏维坤在哈亭做了三十多年的祝公,在京族各种节庆中负责祭祀,撰写、宣读祭文等工作,在族里极有威望,前几年因年龄问题才换了新的祝工。

今年苏维坤100岁,他的老伴孔继安98岁,两人均是同村京族人,结婚几十年恩爱有加,四世同堂已发展有29人。

▲苏维坤和孔继安恩爱有加。苏凯供图

苏凯说,目前,京族婚俗逐步改革,到如今网络信息发达,青年男女更兴自由恋爱,婚礼也已变得简单朴素。

=======================================================

金秀瑶寨:“爬楼”对歌演绎瑶式浪漫丨走近少数民族“情人节”①

地灵侗寨:百家宴上侗族青年牵手丨走近少数民族“情人节”②

百色隆林:苗族小伙爬杆吹笙,争当坡场最靓的仔丨走近少数民族“情人节”③

防城港东兴:对歌、用脚尖踢沙互诉情谊丨走近少数民族“情人节”④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