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南宁市试点推广应用白蚁智能监测技术启动仪式在凤岭名筑·香语郡小区举行。白蚁智能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控和掌握监控区域内白蚁危害情况,改变传统“撒药灭蚁”的防治模式,从而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据悉,今年南宁市将选取15%小区安装1万套白蚁智能监控装置,构建白蚁蚁情预测预报监测网。
▲7月12日,南宁市试点推广应用白蚁智能监测技术启动仪式在凤岭名筑·香语郡小区举行。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雷倩倩摄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一个绿盒子吸引了人们注意。绿盒子里装着芯片和白蚁的“饵料”——松木条。白蚁一旦钻进绿盒子啃食松木,绿盒子就能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在监控平台上收到报警信息后便可根据定位对白蚁蚁情进行精准处置。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一个绿盒子吸引了人们注意。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雷倩倩摄
据统计,近5年来南宁市白蚁防治所承接白蚁灭治工程约1万起。据该所党总支书记陈实介绍,新技术采用后,不仅对蚁情实现自动实时监测及智能管理,还能同时精准定位蚁害位置,实现“早发现,早治理”。该技术能有效控制整个监控区域白蚁种群数量和密度,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白蚁防治方式,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真正保护居住环境。
▲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介绍白蚁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监控蚁害。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雷倩倩摄
据了解,今年3月,白蚁智能监测控制技术试点工作进入试验阶段,并在市内安装首批监测装置。截至6月24日,共有22处装置向系统软件反馈蚁患信息。
▲“绿盒子”埋进地里,可对白蚁蚁情进行实时监测。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雷倩倩摄
目前该技术进入实施阶段,将在市内约231个小区安装1万套监控装置,构建蚁情预测预报监测网,实现全年365天全天候、不间断段实时监控白蚁迁飞、扩散和危害趋势,从而降低蚁害。据悉,推广该项技术后,每年可使南宁市2千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受益。
编辑丨赖武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