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小虫子”也有大作用!蚯蚓、水蛭、黑蚂蚁都可入药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占玲 阮萃

近日,网络热议的蟑螂入药,让“虫子药材”显露锋芒。在传统印象里,蟑螂、蚯蚓、黑蚂蚁、水蛭这类虫子,或遭人嫌弃,或无人在意。但在中医药领域,它们却是守护健康的“奇兵”。这些“虫子”被加工再制造后,成为治疗疾病的药材。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这些有大作用的虫子。

.

黑蚂蚁

补肾抗炎功效颇多

在广西,小小的黑蚂蚁也一样有用途。南宁市民张女士今年65岁,退休后经常跟朋友打牌,久坐后颈椎疼痛难忍,即便贴了药膏也收效甚微。她尝试服用双蚁祛湿通络胶囊一周后,颈椎不适明显缓解。据广西双蚁药业负责人透露,2024年,该款药销售额高达9000万元。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门诊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潘明甫介绍,黑蚂蚁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作“玄驹”,补肾益精效果显著。它的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抗炎、提升免疫力等方面作用良好,在抗痛风、抗肿瘤等领域也有潜在功效。在广西,黑蚂蚁的应用成果显著。比如,浦北神蜉酒厂的神蜉酒,以南方大黑蚂蚁为主要原料,自20世纪90年代初研发成功后便铺开市场。

▲黑蚂蚁干。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朱婷婷摄

然而,黑蚂蚁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目前,黑蚂蚁原料多来自野生捕获,尚无大规模养殖基地,而且黑蚂蚁未被列入国家和广西的药食同源目录,企业研发有所顾虑。市场上,黑蚂蚁产品品牌效应弱,消费者认知和信任度低,竞争力不足。

面对困境,各方药企、相关单位积极应对。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民族药研究中心主任韦桂宁介绍,未来,在产业发展方向上,黑蚂蚁的应用领域将不再局限于药品和保健品范畴,还将涉足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比如,开发富含黑蚂蚁成分的功能性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将黑蚂蚁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中,借助其抗氧化、保湿等特性,研发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护肤产品。

广地龙

小蚯蚓也有“超能力”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蚯蚓干是人们的日常食物。而在现实生活中,蚯蚓又被称为地龙,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提起地龙,就不得不提广地龙,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黄云峰介绍,由于广地龙的药用价值显著,它入选了“桂十味”,成为广西著名道地药材之一。目前,包含广地龙这味中药材的中成药越来越多,一些知名药企如北京同仁堂、扬子江药业等,都在利用广地龙进行药品研发和药品生产。

▲工人正在晒地龙。黎成供图

地龙之所以分为广地龙、沪地龙等,是因为生长环境、基原的差异性决定的。广地龙,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而沪地龙则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地。不是所有的蚯蚓都能入药,根据《中国药典》介绍,只有广地龙和沪地龙才能入药,在疗效方面,广地龙因个头大、体长、肉厚等,药用价值相对要更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广地龙成为抢手货的原因之一。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副主任药师刘偲翔介绍,地龙具有解热、镇惊、通络、平喘等功效,能治疗多种病症,还可用于养生保健。

▲晒干的广地龙。黎成供图

据广西裕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成介绍,并不是广西的每个城市都适合养殖广地龙,有些城市的土壤矿物质比较丰富,养出来的广地龙重金属含量容易超标,不符合药企研发用药的标准。此外,蚯蚓个性比较“害羞”,喜静不喜噪声,偏好温暖湿润的土壤环境,喜暗畏光,主要在夜间出来觅食,因此对于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广地龙全身是宝,其成分还能开发化妆品。黄云峰表示,广地龙的开发任重道远。目前,广西在广地龙的养殖、培育方面,规模还不算大,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看到的是,部分企业、基地对于广地龙的养殖开发热情比较大。今后,随着广地龙的规范化养殖,可形成种苗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等产业链模式,前景值得期待。

水蛭

吸血虫成治病“神器”

曾经,吸血的水蛭让人畏惧,如今广西特有的医用菲牛蛭(金边蚂蟥)则成了医生的“治病利器”。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患颈椎痛多年且近两年伴有偏头痛的李女士,接受壮医水蛭疗法后,疼痛明显减轻。潘明甫介绍,壮医水蛭疗法运用菲牛蛭叮咬吸血,释放天然水蛭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达到疏通经络等目的,适用于多种病症,具有“简、便、廉、效”优势。2021年,该疗法获广西团体标准认定;2022年获地方标准立项。该院举办了多期能力提升班,培训学员近3000人,还推广到东盟国家。

▲病人在用水蛭进行治疗。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朱婷婷摄

医用菲牛蛭不仅外治有效,内服也有大作用,其含有的水蛭素,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对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研发的“蛭血通肠溶胶囊”入选2024年“桂制剂”培育目录。不少药企将其药用价值拓展至美容、保健领域,部分企业采用“公司+菲牛蛭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

黄云峰指出,当前关于医用菲牛蛭仅有干品药材标准,缺乏鲜用标准,且无饮片炮制规范,限制了产业发展,他建议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加强研发和推进。广西凭借菲牛蛭这一特色资源和壮医理论优势,在创新药物研发等领域空间广阔,未来菲牛蛭产业有望成为大健康产业特色名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