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陆欣楠 李慧子/文 苏华/图 王谰 视频
4月28日晚,“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闭幕式暨“2025大地飞歌”激活了广西人血脉中的旋律基因。民歌经典与影视金曲创新改编,方言和戏曲唱腔创新融合,壮族原生态民歌融合世界音乐元素……观众在这场盛会中感受到民歌带来的无限魅力。
晚会现场。
26载“大地飞歌”:当山歌穿上潮流外衣
当天晚上,一场炫目的灯光秀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数字卡通人阿牛哥和刘三姐出现的瞬间便点燃全场热情。
随后,广西姑娘汪小敏热情地向观众打招呼:“广西的老乡们,我回来啦。”当她与焦点乐队共同唱响《山歌好比春江水》的熟悉旋律时,台下观众情不自禁齐声合唱。这一刻,广西民歌的独特魅力与强大感染力如春风拂面,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汪小敏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韦晴晴与李杭的《星星伴月亮》将原生态民歌与现代流行元素巧妙融合,既保留了原生态的悠远,又增添了都市的摩登。而歌手阿兰首次来到南宁,以澄澈高音演绎《北京的金山上》,让雪域的圣洁与绿城的葱郁隔空对话。
节目《星星伴月亮》。
来自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毛南乐队带来的民族摇滚版《康定情歌》及《分龙大典》更是将演出推向高潮。他们用激昂的节奏重新诠释经典,令人耳目一新。傩面、花竹帽在鼓点中摇曳,这支极具毛南族特色的乐队用现代音乐语言重塑了经典旋律。
毛南乐队的演出。
26年的“大地飞歌”,恰似一场永不散场的音乐盛宴,每一次演绎都在证明:经典的民歌从未老去,它们只是换上了时代的衣裳,继续在音符间自由翱翔。
民歌新玩法:虚拟歌姬、戏曲嘻哈与记忆杀
“这里的老友最可爱,我在南宁等你来!”杨西音子一曲《我在南宁等你来》,为南宁热情代言。
而弦子演绎的《新南泥湾》,则以流行唱腔为红色经典镀上青春光泽,她感慨:“上一次登上大地飞歌的舞台已是十多年前,再次登上这个舞台倍感亲切。”
当晚最“次元壁破裂”的瞬间,莫过于虚拟主播烛不遥手持绣球、身穿民族服饰与歌手杨洁共唱《千年等一回》,马山会鼓声中,科技与民俗完成了一场奇幻融合。同样颠覆的还有后弦的《那年印象刘三姐》,R&B节奏里穿插1960年电影《刘三姐》原声,让刘三姐的山歌与当代青年耳机里的旋律无缝衔接。
后弦在台上演唱。
《南宁STYLE》则是以白话说唱与戏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产生别样的魅力。从南宁的青山绿水唱到热闹的中山路,从精致的早茶唱到极具人气的老友粉,歌曲对美丽绿城进行了一次全景素描,让观众们体验了一把“南宁有嘻哈”。
民歌无界:当世界金曲遇见八桂风情
当《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乡村路带我回家)》的悠扬旋律遇上瑶族《蝴蝶歌》的清脆婉转,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在八桂大地上精彩上演。纳娋组合用原生态的嗓音为这首美国乡村经典注入了广西山水的灵气。马来西亚歌手李镓妏、泰国歌手罗佳明与广西姑娘孙彦瑾的联袂演出,将《月亮代表我的心》演绎出了别样韵味,山水童声合唱团的加入更让这场跨国合作增添了特有的和声魅力。
随后,《Time To Say Goodbye(我心永随)》与《茉莉花》的大胆混编,引得阵阵掌声,雄奇豪放与婉转柔美在此刻奇妙融合,当旋律低回婉转时,好似蝴蝶穿梭于茉莉花间。
“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渔网唱渔歌。”最后一曲《大地飞歌》将现场变成了欢乐的“三月三”歌圩。观众们随着节奏拍手应和,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同样的笑容。这一刻,音乐真正消弭了地域的界限,让世界听见了广西。
结尾歌曲《大地飞歌》。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