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临近,不少人已经提前预订了出游行程期待满满,但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些游客还没出发,就先被酒店、民宿老板的“骚操作”气到了。
多位消费者被酒店退单
近日,一位计划出游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提前假期大半个月以290元预订的民宿被房东以“价格过低”为由要求取消订单,甚至威胁“不取消订单,到了也不保证能入住”。所幸,该网友联系了该旅游平台客服,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网友不仅“保住”了行程,还将免费升级入住另一家酒店520元/晚的高级房型。
另一位网友小丁也有同样的遭遇,她和朋友是学生党,特地提前两个月挑选了性价比高的百元酒店,每晚的价格在125元左右。“当时显示预订成功,酒店也确认了订单,临近‘五一’假期却不肯接待了。”小丁告诉媒体记者,她给酒店打过电话。前台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系统问题所以订单价格出错,需要重新预订。小丁表示,目前这家酒店以及周边的住宿都涨到了500多元一晚,重新预订要比原来花四倍。4月23日下午,小丁使用的旅行平台回应:小丁的订单是被酒店取消,并非平台操作。目前,平台已为消费者垫付了赔偿金,并协助消费者预订其他酒店。
这些经历也引起了网友共鸣,该条帖子的评论区不仅有对节假日住宿乱象的讨论,也让旅游平台的服务保障机制成为焦点。
旅游平台多重保障应对
酒店民宿屡屡出现假期前推翻订单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有旅游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旅游旺季期间,热门目的地房源紧张,“人多房少”的供需失衡导致了酒店和民宿经营者会将价格提高,一方面增加经营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够有足够精力更好地服务旅客。
有媒体分析称,但也有小部分动了歪心思的经营者选择先低价吸引订单,再找“装修、停电、上错房源”等各种借口毁约,最后以高价重新挂牌。这种套路也让大多数正规经营的酒店从业者一同背负“酒店刺客”的骂名。
实际上,2023年旅游快速回暖之际,酒店民宿就曾因千奇百怪的“毁约”理由成为一段时期的热点问题。为应对此类毁约问题,主流旅游平台已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多家旅游平台对频繁违约的商家采取警告、流量降权等处理,从源头遏制坐地起价行为。
有旅游平台预测,今年“五一”假期的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的峰值,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大增。面临这波集中释放的出行需求,行业人士建议消费者在预订时应选择有完善售后机制的大型正规平台。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依法处理恶意毁约、哄抬价格的商家,维护市场公平。
律师:消费者对不合理退单勇敢说“不”
“酒店预订成功后,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即已成立。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酒店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无权擅自解除合同。”上海博和汉商(杭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邵斌律师告诉记者,若酒店仅因节假日期间希望提高房价而要求消费者退单,本质上属于单方违约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原订单约定的住宿服务,或主张酒店赔偿因违约导致的损失。
若酒店虚构“房型已满”“系统故障”等理由取消订单,还将构成消费欺诈。根据《电子商务法》,若平台配合酒店随意取消订单,也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消费者遇到不合理的退单要勇敢说不。”邵斌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保存订单截图、付款记录、与酒店或平台的沟通记录作为维权证据,明确向酒店和平台表明拒绝接受退单,要求按原订单履行。如果对方推诿,可以向酒店或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文旅部门投诉,责令商家整改,甚至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
编辑 莫妮娜
责编 钟亮
审核 练才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