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卢荻
通讯员:韦阳
近日,南宁一名10岁学生小李在社交平台上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对方冒充警察,声称小李涉嫌参与电信诈骗并骗取6万元。惊慌之下,小李按照对方指示,偷偷修改了爷爷手机的支付密码。所幸下班回家的父亲及时发现异常,避免了财产损失。就此,警方特别提醒市民,要警惕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冒充公检法诈骗。
4月17日,小李完成作业后,通过小红书软件的互关功能添加了一个陌生好友。对方随后主动添加小李为好友,并通过视频通话出示“警官证”,自称是公安局民警,告知小李其账号被盗用并涉嫌参与一起电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达6万元。小李听后慌了神,急忙辩解自己从未诈骗他人钱财。对方却声称,若想洗清嫌疑,必须按指示操作,且要求小李严格保密,否则家人也会受牵连。
小李父亲带小李到派出所报案。
在对方诱导下,小李偷偷用爷爷的手机修改了支付宝和微信密码。当晚,父亲下班回家发现小李神色异常,再三询问,最终在父亲耐心引导下,她才道出事情经过。父亲立即将爷爷的账户密码全部修改,及时避免了财产损失。4月20日,小李父母带其前往南宁市公安局滨湖派出所报案。
据民警介绍,这是一起典型的针对未成年人的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利用孩子社会经验不足、容易轻信他人的特点,通过伪造身份、恐吓威胁等手段骗取孩子的信任,进而诱导孩子偷偷操作大人的手机进行转账。
就此,民警特别提醒,公安机关不会通过手机视频通话办案,也不会要求未成年人操作手机银行进行转账。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告知家长或者老师。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