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书兵
广西堪称灵秀之地,云开大山、十万大山等青山像雄浑巍峨的天然屏障,在拱卫着它;漓江、邕江等江河蜿蜒盘绕,润泽着这片沃土,赋予它无限生机;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峰林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鲜香热辣的老友粉、馥郁醇厚的六堡茶、酸甜可口的酸嘢,这些饱含生活气息的特色美食,在八桂大地上蕴育醇香,飘散在大街小巷,成为人们生活中难以忘怀的舌尖记忆。
广西首府南宁,是一座兼具底蕴深厚和蓬勃活力的城市,四周山峦环抱,植被葱茏。邕江如一条翡翠腰带,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城南城北遥相呼应。这里既有承载历史记忆的传统岭南民居、古老街巷,每一处细节都昭示着岁月的沧桑;又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展现着现代化都市的蓬勃活力。“半城绿树半城楼,百里风光织锦绣”是对它的生动诠释。
市区东南的青秀山,植被繁茂,四季景色各有千秋。伟岸挺拔的棕榈树,苍劲古朴的苏铁,绿意盎然的雨林大观和马尾松、小叶榕等自然植被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生态美景。漫步其间,仿佛踏入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学生军抗日纪念碑,承载着那段战火纷飞、热血激昂的抗战岁月,而今山上木棉花开如火,恰似革命先烈的赤诚之心,诉说着英雄的豪情壮志。
▲樱花盛开,青秀山如诗如画。 朱小明摄
撷青岩摩崖上“阳明先生过化之地”石刻,仍沁着嘉靖四十年的墨香,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传承。
登上青秀山上的龙象塔,极目远眺,南宁的都市繁华尽收眼底。不远处,会展中心的“朱槿花”穹顶在日光下熠熠生辉。每逢东博会召开,穹顶之下,各国商贾往来如织,他们忙着展示产品、洽谈合作、共谋发展,以现代商业智慧续写着海上丝路的新传奇。
倘若青秀山是南宁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高地,那么亭子码头和三街两巷则是南宁经贸发展的历史见证。
亭子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而今,码头石阶上深深的车辙,似乎还回荡着“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的余韵,明清时期的盐船列阵盛景早已化作一艘艘精美的游船画舫。夜幕降临,邕江两岸灯光璀璨,如银河星光倾洒,江面宛如一条流动的彩带。游船缓缓驶过,荡开粼粼江面,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依稀看到当年马帮卸下的缅甸翡翠、南洋香料,随着暮鼓声声融入万家灯火。
“三街两巷”保留了众多明清时期的骑楼建筑风格和古老的街巷格局。漫步其间,青砖黛瓦,石板小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金狮巷深处,古城墙与旧公馆相邻相伴,仿佛诉说着时代的故事。兴宁路骑楼连廊的拱券下,老字号茶庄飘出的茶香,令人陶醉。走在幽巷中,看到壮家阿妹手抚天琴,那悠扬的弦音穿过骑楼的花窗,与粤剧《紫钗记》的唱腔在骑楼廊下交织,汇成一曲独特的文化交响乐,展现着南宁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
在南宁工作和生活的时光里,我已看过无数次扁桃树簌簌摇落青果的场景,每一次都像与这座城市温柔地对话。
中山路夜市上,熊熊炭火映红了阿婆慈祥的笑脸,她煮老友粉的娴熟动作,就像老巷中稳稳转动的石磨,从容而又充满生活韵味。这座城市,把古道热肠的淳朴民风酿成了可口的酸嘢,把通江达海的广阔胸怀融入醇厚的米粉汤底之中。它让我在现代的繁华喧嚣里,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体温,深沉又温馨。
临江回望,但见青秀山在雾霭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江水滔滔,奔腾东流,而这片热土上的故事,就像江心初升的明月,永远充满新鲜与活力,熠熠生辉。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