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福哥丨南风副刊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作者:覃国钧

从走“世界瑶都”金秀走出来,年已八旬,时常笑口常开,心脏仿佛还是二十八;他多才多艺,诗书满腹,历时六年多,用小楷手抄《红楼梦》全文80多万字;他的人缘好,有人说“不喝酒,就没有朋友”,可是他不爱喝酒,走到哪里都有好朋友。他,就是被人们尊称为“福哥”的广西知名山歌手黄有福。

和福哥的初次会面,是在柳州鱼峰山旁的旧货市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满面春风、性格温和;举止谈吐亲切有加、幽默过人。谈起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和山歌,他很快便进入角色,口若悬河,如数家珍。他说要学习这两门艺术,必须从基本功练起,一定要走正道,万万不可走偏门,否则容易误入歧途。福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书法潇洒大方、端庄秀美;他的对联和山歌格调清新、生动感人。他把书法、对联和山歌称作自己的三大“夫人”,这辈子始终形影相随、不离不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

关于书法,福哥名气着实不小,国内外各种大奖和证书,福哥“拿到手软”。福哥的书法作品挥洒自如,酣畅淋漓,尽显率真洒脱、清俊飘逸之书卷气。有人以为他出自书香门第,其实,福哥一路“赤脚”走来,所有成功得益于勤奋和执着。1953年,在村里上学读书,他用烂碗底磨墨写字,开始与书法结缘。当时写字根本谈不上用宣纸,有旧报纸用就高兴得不得了,旧报纸全写黑后,用笔蘸水继续写。去看打篮球,散场后发现观众留下垫屁股的纸,他经常捡回来练字。为了开拓视野,提高书法技能,1982年他停薪留职半年,自费前往西安、桂林、广州、成都等地学习交流。在桂林还拜访了书法名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退休前,福哥从事的是科技工作,他一有空就专注于“写字”。退休后,福哥对书法更加痴心不改,他以小楷抄写《红楼梦》之举,曾一度在书法圈引起轰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不少比赛中斩获大奖,有的作品还被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关于山歌,国内出版社出版过福哥的歌集。远近城乡举办的文化活动,常常邀请他做嘉宾。不过,福哥为人相当谦逊,他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面对时光飞逝世事变迁,他从容不迫,泰然处之,一笑而过。最近他在微信中说,十年前他的一幅字就能卖得个好价钱,现在状况大不如前,“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打在沙滩上”,也许是自己真的老了,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用山歌自侃——

人老气衰也没法,锅头烧水起锅巴。

今年已满八十岁,眼角皱像水瓜渣。

关于对联,福哥堪称好手,摆摊写春联是福哥生活中的“保留节目”。几十年来,他年年从不缺席,在金秀、象州、柳州,甚至在广州、深圳,都留过他写春联的身影。前两年,春节前,福哥在柳州基隆那边的年货市场租了门面,每天一大早,就从市中心乘公交车赶过去写春联。累是累,可是他的心比喝冰镇蜜糖还要甜。

蛇年辞旧迎新之际,福哥的春联“阵地”,分别在网红打卡点柳州鱼峰摆到青云菜市,身着唐装的他,狼毫在手,饱醮浓墨,铁画银钩、笔走龙蛇、潇洒自如。

而今,“三月三”快到了,福哥又忙着赴邀去参加各种山歌盛会。看着身着民族盛装的他在对歌台上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更加心生钦佩。“老有所乐”,大概就是福哥这样的吧。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