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关于适老化,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何坪阳

当前,有的老年人开始积极主动拥抱“适老”,有的则是被动解决“适老”痛点,也有的面对“适老”无动于衷……大家终将会老去,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老年生活的痛点和难点上,关注身边“适老化”的案例,为将来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打下基础。

积极面对老年生活

主动拥抱“适老化”

60后唐女士已经到了悠闲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但她最近却正在忙着装修刚置换的新房子,身边的朋友知道后都很惊讶:“都这个年纪了还在买房装修?”但这是唐女士考虑了很久做的决定。

唐女士透露,她之前居住的房子为错层结构,不便于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所以决定置换一处更适合养老的房子。“新房装修,我从调整格局入手,把原来的五房拆改成了两房,一个卧室、一个治疗室,其余都作为公共空间使用。”在室内设计中,她力求新家的每一处都足够宽敞,不仅要便于人的日常走动,更前瞻性地考虑到未来可能需要使用的轮椅及智能机器人的活动空间。为此,她的室内门均做了能够双向开启的双扇门设计,尽可能适配无障碍生活。

不仅在硬装中融入了适老化的设计,唐女士在软装上也同样考虑到今后的潜在需求,“我打算在治疗室里安置一张多功能床,能够轻松辅助行动不便的人翻身、洗头及用餐等多种日常活动。”不仅如此,她还希望寻找到能够提供全方位适老化智能定制设计的服务,如将家中的灯光、音乐等系统设计到能根据屋主的行动轨迹与生活习惯自动调节等,从而打造一个既便捷又贴心的智慧养老居所。

▲江南区一小区里增设了无障碍通道,提升通行便利性。 南国早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黄璐露摄面对“适老”痛点

被动解决问题

像唐女士一样,能提前预见“适老”痛点并积极主动改造解决的人还是少数,更多老人是在无法好好“享老”后,才被动地想要解决养老生活中所面临的痛点和难点。

年近八十岁的林奶奶,多年来一直住在西乡塘南铁片区的单位小区里。一楼地势低洼、常年缺乏阳光照耀,屋内阴暗潮湿,若是遇上暴雨天气,雨水还会倒灌进屋里,情况严重的时候积水甚至会淹至床边、久久不退,这给林奶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不便。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林奶奶的孩子们为她在小区附近租了一间电梯房,期望她能在更舒适、安全且明亮的居所里安享晚年。“虽然有电梯进出很方便、屋里也很亮堂,但是现在家家都关门闭户,我都不认识邻居,像住在深山老林里一样。”林奶奶表示,虽然已经在新房子里住了大半年,但现在仍然处在适应期。

面对家居环境中的“适老化”痛点,林奶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勉强缓解了部分难题。然而,仍有许多人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对于解决“适老化”难点束手无策。

现在已经步入退休生活的杨女士,目前居家生活中遇到的最大困扰,源自于狭小局促的卫浴空间。不到2平方米的卫生间空间十分局促,装不了马桶,极不方便。对于这个“硬伤”,杨女士目前也毫无办法,只能无奈忍受,希望有专业人士给她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老旧小区的步梯楼,楼道较窄、采光较差。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何坪阳摄等问题来了再说

对“适老”无动于衷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有些老年人对于“适老化改造”或“适老化需求”,表示“等问题来了再说”,显得无动于衷。

江南区五一路一带有很多老旧小区,这些小区楼房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无电梯、楼道窄、采光差。与子女一同居住在这一片区的张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虽然腿脚不便,但小区没有安装电梯,所以仍需每天爬楼。

与这一片区住宅情况相似的,还有西乡塘南铁片区一众待拆迁的老旧小区。茉莉苑的业主韦爷爷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住在顶层7楼,这么多年爬楼梯都已经习惯了。当记者问道是否需要增添“适老化”设施设备时,韦爷爷说:“目前,我和老伴的身子还算硬朗,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等年纪再大些,腿脚不好、爬不了楼梯了,再考虑搬出去跟子女一起住。”

编辑 黄璐露

责编 杨双竹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