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文 邹财麟/图
“隐隐一亭藏绿树,遥遥九曲卧清波。”近日,南宁市人民公园内的九曲桥已顺利完成修缮工程,将于1月28日(除夕)重新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以崭新面貌回归,市民们又可以漫步桥上,看鱼群嬉戏,览秀丽风光。
1月26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人民公园的九曲桥附近看到,周围施工仍在进行中,目前还处于围挡状态,远远望去,崭新的桥体已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水面上蜿蜒曲折的九曲桥。
记者了解到,九曲桥始建于1964年,总长92米,桥面宽2米,是连接人民公园湖心亭和湖心小岛的唯一通道。自建成以来,其外观、形式、尺度、风貌始终保持不变,宛如白龙湖上一条轻盈的白龙,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南宁人的记忆。1980年,南宁市邮政局还曾发行过印有九曲桥的明信片。
作为研究南宁市历史、建筑发展史的珍贵实物,九曲桥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它已被列入南宁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对文化和工艺的延续和发展意义重大。
修缮后的九曲桥。
然而,在修缮前,九曲桥存在诸多问题。其所在的白龙湖区域仅有园路基础照明,夜幕下难见桥身踪影,周边建筑也仅八角亭有少量景观灯光,无法满足景区景观功能需求。此外,桥身部分结构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亟待修缮。
人民公园园容管理科高级工程师傅文力介绍,为妥善保护九曲桥历史建筑,人民公园此次修缮采用“落架维修”方式,遵循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满足安全功能的前提下,依照九曲桥历史原貌进行修复,不改变原设计尺度、桥墩大小和数量、护栏高度等参数。工程还对桥身照明进行优化,采用地灯和灯带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桥身线条和基础照明。
修缮后的九曲桥,装饰纹路未做更改。
修缮后的九曲桥,设置了大量地灯,方便市民夜间通行。
九曲桥桥身主要装饰材料采用花岗岩,材质坚固耐用,提升了美观度。在修缮过程中,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充分吸纳如补充桥体满载最大峰值承载量、游客活动舒适性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意见内容,确保九曲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妥善保护与传承,让它继续作为展现南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长久地陪伴在市民身旁。
九曲桥重新开放后,市民们又可以漫步桥上,观赏湖鱼,欣赏白龙湖的秀丽风光。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戴昕明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郭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