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小年,杭州钱塘区下沙街道松合社区的小哥食堂里办了一场“小哥年夜饭”,周边外卖站点约30名小哥及小哥家属受邀参加。
晚上8点半,送完外卖的小哥们陆续赶来。停好电动自行车,取下裹在工作服外厚厚的手套和护膝,简单洗一把手,他们坐上了年夜饭的餐桌。
▲小哥年夜饭。
在下沙本地,年夜饭往往傍晚6点就开吃。
那个点小哥正忙着送单。
晚8点开席,是松合社区特意推迟的。
党委委员张树君说,今年社区在老年食堂的基础上开辟了小哥食堂,为小哥们提供优惠餐食:“这顿年夜饭,社区想回馈常常来小哥餐厅就餐的小哥们。”
大三男生寒假兼职送外卖
这是他第二个不回家过的春节
今年21岁的刘明达,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
当晚出现在小哥年夜饭上的刘明达是另外一个身份,利用寒假兼职的小哥。
▲正在读大三的兼职小哥刘明达。
“我是2023年10月开始跑外卖的,主要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想着跑外卖没啥门槛,也能赚点生活费,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刘明达老家河南,母亲在老家跑网约车。
这是他在外经历的第二个春节。
“我打算在路上送单。家里人尊重我的选择,春节后开学前,我会抽空回家。”他说。
刘明达老家,小年这一天要吃一个火烧。“下午三四点,我妈还给我发微信,让我别忘了去买个火烧吃,但我在送外卖的路上没找到。”
不过,他告诉妈妈,晚上站点邀请他吃“小哥年夜饭”。
▲刘明达拍摄年夜饭。
他指了指手机的微信聊天对话框,“年夜饭的照片我已经发给妈妈了,她估计还在跑车,没回。”刘明达又打了一行字,提醒妈妈,记得吃饭,别熬夜开车。
这一顿小哥食堂的年夜饭,让刘明达吃出了家的味道。他说,老家过年也是这样,客厅里摆上圆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去年除夕,刘明达是在路上度过的。“等我送完外卖,很多小饭馆都关门了,后来我在一家东北饺子店里吃了顿饺子。”
兼职当小哥的寒假,刘明达没觉得苦,反而觉得自己长大了。
过完春节,刘明达就要准备毕业和找工作。
他想留在杭州,找一份与电气自动化相关的工作。
他对记者说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儿子考上一本,期末还考了第一
50岁外卖“大哥”:跑单很有动力
“小刘跟我儿子差不多大,有他这样的孩子,家长会很欣慰的。”50岁的美团专送外卖员王巍向刘明达竖起了大拇指。
“我儿子也很争气的,在东北读大学,今年期末还考了班里英语第一。”说起儿子,王巍那叫一个骄傲。
▲50岁的小哥王巍。
三年前,儿子读高三那年,他从辽宁老家来杭州跑外卖,老婆则在下沙一家超市做销售员。
王巍每天跑单八九个小时,和站点的年轻小伙比起来工作量不算很大。“排班比较人性化,我能跟上跑单的节奏。”他和站点里的年轻小伙们一样,动力十足,斗志满满。
▲来吃年夜饭的小哥家属。
王巍一直要跑到农历腊月廿八才回老家。“机票老早定好了,年货儿子和家里老人都准备了,我们到家直接吃年夜饭就行。”王巍说,过了春节还要回来:“杭州挺好的,很包容,很友善。跑得动就多跑点,给儿子攒点老婆本。”
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来赴宴,大的7岁,小的1岁半。“本来我老公也来的,但他还在跑单,来不了。”她说,等再跑两天,一家人就要回老家过年了。
本地餐厅送来年货礼包
小年夜,彼此温暖和鼓励
松合社区党委委员张树君说,年夜饭一共准备了14道菜,有糖醋鱼、东坡肉、清蒸江鳗等:“菜是社区老年食堂的本地烧菜大姐烧的,就是最地道的本地家宴。”
▲小哥们吃年夜饭。
烧菜大姐们加班加点,忙得开心。
一位大姐说,来吃年夜饭的小哥中,有些是熟面孔,经常到小哥食堂来吃饭:“他们来吃中饭经常是临近下午1点了,我们打菜的时候,会多给他们打一点。”
▲小哥们收到年货礼包。
年夜饭吃完,松合社区还联合下沙本地湖心居餐厅给小哥们发了坚果年货礼包。
湖心居餐厅老板朱宝玉给小哥们递年货时,很有感触,仿佛看到了20多年前自己刚来下沙打拼时的样子。
▲年夜饭的尾声,大家拍了合影。
年夜饭一直持续到当晚10点。
“这会儿正是夜宵高峰期,再去跑两单。”外卖小哥张强离开时,又打开了接单程序。
儿子考第一,父母身体还算健康,这些都是他们跑在路上的“那点甜”,也是他们能够一直跑一直跑的动力。
于是,小年夜,抽两个小时吃完杭州年夜饭的他们,再一次出发了。
编辑 黄璐露
责编 杨双竹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