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雷小琴/文 杨昊楠(实习生) 潘颖/图
华灯初上,南宁市五一路家味村·绣江南家宴酒楼里座无虚席,一道道精致美味的广西融合菜上桌了,好不热闹。餐饮老字号钟昌记第三代传承人钟宛玲、钟芸霞是90后姐妹花,她们总是在酒楼里忙碌着,匠心传承餐饮文化是她们的心愿。
▲家味村·绣江南家宴酒楼是一家极具广西风情的酒楼。受访者供图
立志继承父业,经营秉承初心
“哈喽陈总,又见面啦,今天用餐体验怎么样呀?多多指导哦!”12月19日晚,家味村的品牌总经理钟宛玲走进包厢,与客人聊起菜品的口味。钟宛玲会仔细倾听客人反馈,从而不断提升菜品的口味,营造菜品、环境、服务三位一体的良好用餐体验。
▲钟宛玲、钟芸霞姐妹俩在家味村·绣江南家宴酒楼水上餐厅忙碌着。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潘颖摄
家味村是南宁餐饮老字号,已有44年历史。1980年,钟宛玲的爷爷钟世权带着14岁的儿子钟昌记来到南宁挑着担子卖玉林云吞。经过6年打拼,父子俩赚到第一桶金后,年仅20岁的钟昌记在中山路尾租下19平方米的店面,开了第一家昌记牛巴粉店。一碗牛巴粉靠着真材实料与独特的美味赢得口碑,粉店门口总是排着等候吃粉的食客。后来昌记牛巴粉店相继在七星路、东葛路、桃源路等街道开了7家分店。
钟宛玲和姐姐钟芸霞从小就在父亲的粉店帮忙,“课余时间,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会到粉店帮忙收碗、洗碗、煮粉、包云吞,我最快能一秒包两个云吞,练就了餐饮‘十八般武艺’。”
看着父母用心地挑选食材,精心烹制每一碗粉,热情服务每一位食客,姐妹俩对餐饮愈发热爱,并立志长大后从事餐饮行业。
有了30年粉店经营的基础,2006年起,钟昌记夫妻俩在中山路美食街内要下多个铺面,创立了昌记美食、中山印象、烤国演义、那小楼。2015年又创立了家味村餐饮品牌。此时,钟宛玲、钟芸霞姐妹俩正式加入到家味村的经营与管理之中。钟芸霞说:“我们算是中山路最早的一批外来创业者,也伴随着中山路美食街发展壮大。我们发现除了做米粉店,做中式大餐饮也很有前景,于是秉承着用心做美食的初心,创办了家味村。”
父母把控经营全局,姐妹俩则抓住年轻人的需求,不断树立品牌形象,使得多个新美食品牌,连续多年上榜美团、抖音、大众、高德地图等热门榜餐厅。
融入广西特色,创建风情酒楼
2022年,因为中山路项目建设,家味村搬出了中山路。2023年底,6000平方米的广西风情主题家宴酒楼在南宁市江南区五一路开业。钟宛玲、钟芸霞姐妹接过接力棒,开始独当一面。
12月20日中午,钟宛玲带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行走在酒楼一楼的水上餐厅,只见一群群的锦鲤游曳水中,伴着潺潺流水声,客人在亭台楼榭间品尝家味村美食,好不惬意。
“‘家味村·绣江南’是家味村的升级版,在酒楼建设之初,父亲有了很大胆的构思,继续将广西的特色风情融入到其中。同时,我们立志要把广西的山水、吊脚楼、溶洞等进行实景呈现。比如:一楼水上餐厅体现的是漓江之水、喀斯特岩溶地貌,二楼大厅挑空建成壮族吊脚楼,客人在这里拍照打卡,可以同时拍到十万大山、德天瀑布等美景,三楼有溶洞餐厅和丹霞地面貌网红厅,四楼是具有民族风情的包厢。”钟宛玲介绍道。
▲家味村·绣江南里的壮族吊脚楼。受访者供图
穿梭于酒楼间,就像是行走于广西的山水美景间,摆放在墙上的壮锦装饰、开在吊脚楼旁的高山兰花、悬空于屋檐的快乐游动的金鱼,处处展现着小美好,不经意间让你会心一笑。
抓住食客味蕾,推广餐饮文化
虽然离开了中山路这一沃土,家味村·绣江南仍能继续抓住南宁人的味蕾。因为家味村的菜品已进行了全面升级,除了传统的柠檬鸭、甜酒鱼之外,还增加了具有广西特色的红树林海味鸭、山黄皮猪杂、百香果菠萝扣肉、假蒌夹等。
老顾客刘女士说,家味村·绣江南适合各种吃饭的场合,包括家庭用餐、商务宴请、朋友小聚、情侣约会等。在这里,不仅能吃到美味的广西菜,还能逗喂锦鲤、逛溶洞、拍照打卡等,有时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还来唱敬酒歌,很有趣。
▲家味村·绣江南里,广西菜与广西景相融。受访者供图
正因为家味村·绣是集吃、玩、游、娱、购一条龙的餐饮综合体,丰富了顾客的就餐体验,不仅是南宁市民,还吸引了越南、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旅行团来家味村·绣江南用餐。
谈及未来,“餐三代”钟宛玲、钟芸霞姐妹俩希望踏实踏实做好企业的五好生态模式,让员工快乐、让顾客幸福、让友商共赢、让企业健康、让社会美好,匠心传承餐饮文化。
点击海报查看2024“广西品牌大集”活动详情↓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