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讲述人:平陆运河建设古树移植及保护团队负责人邓溧辉
移植古树36株、对128株古树原地复壮、申请了5项保护古树的专利技术,这是我和我的团队交给2024年的答卷。
我们深知,对平陆运河沿线的古树进行移植,不仅是为了让这些珍贵的绿色遗产得以延续,也是为了给沿岸村民留住那一抹乡愁。从接受项目那天起,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邓溧辉在给树木“搬家”。受访者供图
这36株古树的树龄从86年至230年不等,分布在平陆运河沿线134.2公里处,且多个项目单位同步开工,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如此大规模且复杂的古树移植工程,在全国重大工程建设历程中都堪称罕见。
困难远比想象的还要大。比如,古树移植前的断根缩坨技术一般需用时一年,以促使新根生长,保障成活率,但这批古树有的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移植;再如,为了避免古树在装车运送过程中受到伤害,车辆要以20公里的时速缓慢前进,但有的古树从原生地到移栽点的距离长达120公里,这样会大大增加古树的水分蒸发,而“脱水”对于它们来说是致命伤害。
▲邓溧辉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为此,我和团队技术人员按照“一树一策”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演练了四五次。在移植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技术,比如在运送途中,设计了全程喷雾保湿设置,让古树在“雨中搬家”。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打赢了这场硬仗。如今,经过精心呵护,36株承载着深厚乡愁的古树被成功移植至新家园,128株古树在原地得到了有效的复壮。它们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