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亦成
月亮慢慢爬上来,南宁青环路上的美食街越发热闹了。
这里既有南宁、河池等地方特色烧烤,也有东北烤肉,还有四川火锅串串,美食让这里充满人间烟火味。
韦姐开的这家烧烤店已有三年,主打南宁特色。每天现切现串,食材新鲜,佐以秘制酱料,吃过的都说味道好。
隔壁就是莫小妹的蒸鲜馆,年初才开业的,时间不久。生蚝、扇贝、海螺、皮皮虾放进锅里蒸上几分钟,揭开锅盖,热气腾起,鲜味扑鼻而来。
蒸鲜馆头两个月生意略显冷清。
韦姐打烊的时候过去聊了几句,发现大家是贵港老乡,越聊越起兴,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之后打烊她们经常喝点小酒,解解乏,切磋厨艺,家长里短。
韦姐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七八年,跟莫小妹初次到南宁创业比起来,她懂的门道自然更多。她和莫小妹分享了很多做餐饮的经验,还带她到平西、埌西等网红夜市取经,把大众评价好的蒸海鲜吃了好几遍。
“烧烤配海鲜,越吃越仙。”不仅如此,韦姐和员工还经常给客人推荐覃小妹的蒸海鲜,别人还以为蒸鲜馆也是她开的。
蒸鲜馆的生意慢慢好起来,两个人也成了好姐妹。
坐在烧烤店的客人经常点旁边蒸鲜馆的海鲜,坐在蒸鲜馆的客人点烧烤店的烤串也不少,以至于刚来的客人分不清哪桌是哪家的。
和南宁很多烧烤店不一样,韦姐和员工每天中午准时到店里切肉串肉,这样食材更新鲜。“韦姐,你每天来得比我早,我留一把钥匙给你,来得早就帮我开门透透气。”蒸鲜馆下午四时左右才开门准备营业。
韦姐接过钥匙,同时也掏出烧烤店的钥匙递给莫小妹。她们约定,谁先到就帮对方开门。
后来美食街和附近小区新开好几家南宁特色的烧烤店,分流了很多客人,韦姐的生意慢慢冷清下去了。
莫小妹的蒸鲜馆客人越来越多,高压锅生蚝成为招牌,没有位置就到烧烤店落坐。
“坐我们店的位置,点别人家的菜,钱都给别人挣了,我们还要收拾打扫卫生……”
韦姐起初听到员工小罗在背后吐槽不是很在意,但是随着自己的客人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差,她逐渐有些不平衡。
几天以后,市场监督管理局到美食街检查,蒸鲜馆因为健康证不全等卫生问题被责令停业整改,还交了一笔罚款。前段时间店里有3名员工辞职,刚招来两名,还没来得及去办健康证,这件事莫小妹只跟韦姐提过一嘴。
蒸鲜馆恢复营业后,韦姐发现莫小妹很少再来找她聊天喝酒。有时候跟蒸鲜馆借点东西,对方总以各种理由拒绝。
韦姐莫名其妙,料想肯定有误会,找了几次莫小妹,莫小妹都没有搭理她。
两姐妹的关系就这样慢慢疏远了。
一日中午,韦姐正在店里切肉,听到小罗大呼“蒸鲜馆着火啦”。跑过去一看,玻璃门锁着,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收银台正在燃起火苗。她想起莫小妹留的钥匙还在自己的店里,飞奔回店里取。
捣鼓很多次,钥匙愣是插不进去。这时她才意识到莫小妹换锁了。
韦姐又是生气又是失落,随手用力把钥匙甩到绿化带里。
“我们打119吧,别的不管了,谁让她心眼多,活该!”小罗肚子里也有火。
韦姐没有出声,转身回到店里,拎着灭火器又冲出来。她举起灭火器使劲在玻璃门上砸,砸开一个缺口,钻进去灭火。美食街店铺的其他人也拎起自家的灭火器鱼贯而入。只过了几分钟,火被扑灭了。
莫小妹闻讯赶来,看到韦姐和其他人满脸灰尘,她忍不住掉泪,不停道谢。特别是知道韦姐是第一个冲进去灭火的时候,她愧疚万分,恨不得脚下有一条缝钻进去。后来知道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检查是例行常规检查后,莫小妹更加坐不住,她误会了韦姐。
不久,蒸鲜馆重新安上玻璃门,收拾干净后再次恢复营业。
“海鲜配烧烤,生活更美好。”
韦姐听到蒸鲜馆给她的烧烤店打广告,嘴角扬起微笑。
“韦姐,对不起啊,希望你还能认我这个妹妹……”莫小妹态度很诚恳,眼眶是湿的,“给你一把新钥匙”。
韦姐接过钥匙,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好圆。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