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走不完的南铁街,离不开的铁路人

来源:南宁铁路 发布时间:

南铁社区

(以下简称南铁)

是什么地方?在哪?

在地图上搜索“南铁”

显示它的地理位置在南宁站西北方向

以衡阳西路为中心轴

这里有多个铁路单位和铁路居民小区

有物美价廉的白苍岭菜市

有承载一代南铁人文艺记忆的南宁文化宫

有吸纳着人间烟火味的街巷

和令人心心念念的粉店、小摊……

↓↓↓

欢迎来到南铁——


上世纪50年代

铁路修到广西首府

南铁,伴随南宁站而诞生

各铁路单位聚集在此

形成了具有“铁路味”的生活圈

走过狭长的地洞口

听着头顶火车逛赤逛赤而过的声音

当生料粉、煎饼的香味扑鼻而来

欢迎来到南铁


从前,南铁居民每个月都要到

南宁供电段门口的水电缴费中心

排队交水电费

这个单位,不仅养护铁路供电设备

为火车提供电能保障

还为周围的居民保障供水供电

直到三供一业移交后

(三供一业: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

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管理)

电费开始自动缴纳

占地数百平方的缴费中心

搬到了大门旁边的一个小隔间内

继续执行部分单身宿舍电费收缴业务

供电段正对门是一家生意兴隆的粉店

过去,铁路在南宁地区的招待所

还在地洞口路的时候

据说,每位到此出差的铁路人

都要来上一碗生料粉,作为差旅的小确幸

而那些营业到深夜的餐厅店

早已成为半夜退乘的乘务员、火车司机

聊慰的“深夜食堂”

▲凌晨1点,刚退乘等吃夜宵的铁路职工。

正是有了这群夜归人

南铁的夜仿佛永远涌动着人气

烧烤、炒粉落幕

煮粉、馒头“上线”

食得人间烟火,体会世间百态

这里又像一座巨型的社区火车站

人来人往,包罗万象

离铁路最近的也是最早一批“铁路房”

许多铁路娃听着火车鸣笛声长大

成为最早的南铁“之声”

“红砖房”满是岁月的痕迹

如今终于到了“拆”的年纪

虽然房子一年一年在变“老”

墙角的三角梅却年年如新


南铁“拆”字号——


原来的出租、购房信息

变成了搬家广告

楼栋间开始回荡敲敲打打的声音

▲10月的某一天,下班路上看到从小陪我长大的那排树倒下了。@橡树散步

不完的南铁

不仅年轻人慢慢搬走了

一些铁路单位也去了凤岭北“铁路社区”

刚刚成立的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

落户凤岭北翠竹路

又一批有志青年去了“远方”的青秀区

但仍然有一批人

或许他们已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早已习惯“能买到一切”的白苍岭菜市

习惯了去布料市场选布料补衣服、补鞋子

习惯了走几步就能到第八医院拿药

习惯了楼下生榨粉的味道

很多人曾以为

白苍岭市场永不会消失

▲南铁布料市场,cosplay软妹、汉服小姐姐选布料的天堂!租房党旧屋改造软装天堂!@温暖的雪梨

周末的南铁街区

还有不少城市“外来客”

有人为了一碗粉驱车10余公里

小而又小,数十年不变的小店门口

嗦粉的人从不怕队伍长

待味蕾满足

他们提着推车走进白苍岭菜市

享受南铁物价,满载而归

▲楼上邻居都搬空了,阳台的三角梅依然鲜艳盛开。@少年

美食街拉叔拉婶还没分清楚

午夜,楼下依旧是“嘿撩撩螺”的嗨声

每天早上,红糖馒头的香味仍吸引着每一位路人

转眼,街巷贴满了告别的“拆”


走不完的南铁街,离不开的南铁人

从地图上看,南铁并不大

衡阳西路从头走到尾只有1.5公里

却仿佛可以走很久很久

▲学生时代,在这个报刊亭买了无数本《读者》。

衡阳路小学,很多人一走就是六年

正处在南铁中心的南铁一中、南铁二中

(现三十七中、三十六中)

几乎承载了全部南铁孩子的青春

如果大学时还没走完南铁

那就读西大和财院

这也是无数铁路父母“就近”的心愿

▲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最后落户的工作单位都在南铁,有没有和我一样的资深南铁人。@南铁小敏

南铁,因铁路而兴

见证了广西乃至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

也见证着铁路人生活的变与不变

说不出再见

但南铁的未来,值得期待!


END


你是资深南铁人吗?

评论区,说说你与南铁的故事

编辑 肖海燕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