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笔仔 文/图
从银川出发,沿着贺兰山峡谷前行。在三关口,一段古老残旧的长城,将宁夏银川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分隔开来。车轮“沙沙”向前,最后到达阿拉善英雄会雕塑广场。每年9月底至10月初,数十万的越野车爱好者会集结在这里,然后向沙漠进军。而我们,也从这里挺进沙漠。
浩瀚的沙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这里沙丘连绵,沙浪汹涌。
我们的“坐骑”是一辆6.2排量的皮卡。出发前,司机给车尾插上两根长长的旗帆,似接通天际的天线,又似一对展开的翅膀。司机说,在茫茫沙海里,车在波峰波谷上下驰骋,没入波谷时,高高的旗帜便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告诉附近的车——这里有车,车辆便不会在没有路标的沙漠里相撞。
穿越腾格里沙漠前,老前辈们皆提醒,早餐不可吃太饱,容易晕车。原以为在撒哈拉沙漠奔驰过,应该没有晕车的可能,然而,当车没入茫茫沙海,我才知道自己的浅薄。
疾驰在沙漠里,一座又一座的沙山像金色的巨浪扑面而来,拉升上冲、侧翼飞行、俯冲……除了空中翻滚,征服沙漠的皮卡似乎把所有战斗机可用的技能用上了。有时候,皮卡“呼”地冲上十几米高的沙峰,在你以为要直冲云霄快摸到天边隐隐的白月亮或是以为会坠下十几米深的浪谷时,车身一个180度的转弯,侧挂在沙壁上飞驰,车里的人也随车斜挂着,那感觉有如武林高手踩着悬崖之壁飞驰;当你还未回过神,方向盘一转,车又从沙峰左侧越过细细的脊线冲向右侧,一个斜刺俯冲,直坠谷底,接着又丝滑地冲向另一个沙山之巅。
皮卡一会儿行驶在刀刃一般的脊线上,一会儿又俯冲没入深深的谷底,整个人从脑袋到胃肠都在深刻体验“跌宕起伏”。因前几天才下过雨又转晴,脊线上的干沙被吹走,只留下一个个沙坑,皮卡冲上峰顶飞驰在细细的脊线上,车在细线一般窄的沙脊上一跳一跳地飞着,两侧皆是深崖。那份刺激,文字不可描述万分之一。
▲在浩瀚的沙漠里,皮卡车都变得渺小起来。
神秘的湖
冲沙是为了探湖。
“腾格里”在蒙古语中是“天”,意为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沙漠内部,沙丘、湖盆、盐沼、草滩、山地及平原交错。不知道从何时起,沙漠里的运动增加了一个大众节目一一到沙漠里看湖。
腾格里沙漠中有大大小小湖盆400多个,大多数都历史悠久,且神秘美丽。近年来,逐渐开发了几条探湖的线路。
这次,我们选择的是天鹅湖、乌兰湖、翡翠湖、蛋黄湖和骆驼湖。除了翡翠湖是人工湖,其他湖泊都大有来头。
乌兰湖,是少有的红色湖泊,也是此行最神奇的古老湖泊。它位于腾格里沙漠深处的无人区,据说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无人机视角下,它像一颗充满血液的心脏在大地的胸膛“嘭嘭嘭”跳动,血管纹路都清晰可见,被誉为“地球之心”。今年,当地雨水较往年多,在我们到之前已经连续下了二十多天雨,湖水的颜色淡了许多。“太阳多晒几日会更红。”当地人说,湖水泛红是因为湖中有一些盐碱生物会生成胡萝卜素。我们仔细一看,果真看到湖里游动着成千上万红色的小虫,这大概就是生活在盐水湖里的“盐卤虫”。据说,盐卤虫繁殖时会产生胡萝卜素,让湖水变红。
龙眼翡翠湖虽说是人工湖,却也美丽得无以言说。蔚蓝的天空下,一块绿意幽幽的祖母绿玉璧镶嵌在金色的沙漠里。走近了看,湖水清澈见底,由近及远,呈现浅蓝、绿色、墨绿……层次分明。据悉,沙漠里的许多翡翠湖,都是由采盐矿坑形成的,这些矿坑在长时间采盐过程中,由于自然雨水的作用以及一些金属离子的沉积,加上阳光的照射,使这些水域形成了绿色湖泊。我私下揣测,这个翡翠湖大概也是这样形成的。
站在高处看,龙眼翡翠湖更像一只眼睛,仰望着苍穹;又像魔鬼之眼,睥睨这世间一切。
▲龙眼翡翠湖如同一只沙漠之眼。
多彩的谜
腾格里沙漠穿越五湖的项目有不同线路,有的人会选择吉他湖、月牙湖等。不过,不管选择哪一条线路,都五光十色,各有意趣。
在我们的行程里,有一个蛋黄湖。刚见到蛋黄湖时,我不知道这个湖泊为什么会受人追捧,它看起来并没有特色。直到看见当地人拍摄的它的最美时刻,我才恍然大悟——湖里果然布满了“蛋黄”。可惜的是,我们没能看到它最好的时候。
“粉粉嫩嫩,像粉色的碧玺。”这是网友眼中的骆驼湖。可是,当皮卡车冲上沙山远眺时,我们眼中的骆驼湖却是紫色的。到了湖边,湖水和平常的湖水没什么两样,粉色并不明显。看来,这个多雨的天气让许多湖泊都失去了一些颜色。
在历史上,骆驼湖是一个重要的盐湖。过去,盐湖的盐都通过骆驼运输,骆驼湖为周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据说,骆驼湖旁不远处有一个花豹湖,狭长的湖盆上“长”满黄褐色的水洼,像花豹身上的花纹。可惜,我们这次没能看到。
这么多美丽的湖泊,色彩各异,它们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湖里不同的矿物质或不同的生物吗?它们在什么时间会呈现出最美的状态?这次的探湖之旅留给我们很多的疑问。正是这些未解之谜,让我觉得此行别有趣味。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