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梁冰欣/文 邹财麟、谭懿/图
南宁,终于成功入秋啦!
这秋天来得挺有仪式感,
早晚的冷风那个吹呀,
直接把小编压箱底的毛衣“召唤”出来了!
一同嗖嗖在吹的,
还有“魔法”AI风,
这风终是刮到了文物圈。
听说12月4日又要来一股冷空气,
咱家的宝贝疙瘩们,
暖烘烘、毛茸茸的毛线衫必须安排上。
文物 “穿” 上毛衣的小模样,
简直就是 “绝绝子”,
还能顺便get一堆文物小知识!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战国铜牛】
▲穿毛衣前
战国时期金属器,柳州市飞机场出土
身高5.2厘米,身长8.8厘米,
小巧玲珑,却满满都是故事。
牛首正视前方,两角平立,
四腿竖直而立,尾下垂至两后腿间。
呆萌的眼神和大大的犄角,
加上网友配文“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简直就是“呆萌界”的扛把子!
奖励一件暖和的毛衣和围脖吧!
▼穿毛衣后
拘谨i人,一动不动
【胡人俑座陶灯】
▲穿毛衣前
“1955年,
沉睡的我在贵县(今贵港市)中学高中部
14号墓被挖了出来,
一看我就是个爱学习的,
连灯都是标配。”
这是东汉时期的陶瓷器,
高30厘米,灯盘口径10.5厘米。
一个坐姿乖巧,
头顶灯盘、雕刻着浓眉大眼、
脖子短粗的胡人俑座陶灯,
因拘谨的神态被称为i人,
“动都不敢动”。
既然不动,
那得多穿件衣服暖和暖和吧。
▼穿毛衣后
无忧无虑,每天笑哈哈
【黄杨木雕弥勒立像】
▲穿毛衣前
这个立像脸上挂着轻松欢乐的笑容,
无忧无虑的模样,
被大家戏称:
“工资一千八,每天笑哈哈”。
天冷多穿衣,快乐加倍!
▼穿毛衣后
让开让开,要飙车了
【大铜马】
▲穿毛衣前
这铜马高115.5厘米,长109厘米,
背宽30厘米,全国罕见。
四肢健壮,昂头竖耳,
张嘴掀鼻,左前腿提起,
就像在说:
“让开让开,我要飙车了!”
出土时,
它的眼、鼻、舌、唇还残存朱色彩绘痕迹,
简直就是古代的“美妆达人”。
驭手虽然身高仅39厘米,
还是一位老者,
但头戴高冠,身着长袍,
袍外套披肩,罩鱼鳞甲,袍甲涂朱,
一看就不一般。
用大铜马陪葬,
那在当时社会,
可谓权力、财富、地位啥都有了!
这么珍贵的文物可不能“冻”着,
赶紧穿上毛衣吧!
▼穿毛衣后
天然表情包,“羊”脸震惊
【陶卧羊】
▲穿毛衣前
陶羊体态肥硕,动态可爱逼真,
被网友们戏称为古代萌物。
在古代,羊代表吉祥。
广西博物馆展出的这些陶卧羊,
表情“天然呆”。
如果用来做表情包,
那可以直接配文:“羊”脸震惊!
震惊归震惊,
先乖乖穿上毛衣吧。
▼穿毛衣后
悠然闲坐,主打松弛
【清光绪竹雕罗汉坐像】
▲穿毛衣前
来瞧这超酷的竹雕,来自清光绪时期。
看它在那悠坐着,好像在哼小曲,
简直主打一个松弛感!
而且身材管理也不错,线条清晰可见,
看来雕刻师傅把细节都狠狠拿捏了。
这竹雕高 8.9 厘米,
小巧玲珑却又魅力无限,
爱了爱了!
▼穿毛衣后
饱经沧桑,“班味”满满
【胡人陶俑】
▲穿毛衣前
这是一尊充满历史韵味的
古代陶瓷雕塑,
它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它看起来饱经岁月洗礼,
表面有一些破损和风化的痕迹,
但依然能看出精细的制作工艺。
陶俑的面部表情刻画得十分生动,
像极了工作时“翻车”的我,
心哇凉哇凉,脸都白了!
赶紧披上衣服暖和暖和……
▼穿毛衣后
乘船出发,说走就走
【东汉附鼓俑红陶船】
▲穿毛衣前
这艘东汉时期的全长63.5厘米的陶船,
是来自公元25到220年的古老问候!
2010年,
它在广西贵港市贵城镇三合村
梁君14号墓里“重见天日”。
这船,是广西出土的最大陶船,
分前、中、后舱室,
船上还有15个陶俑,
舵楼上1个,中舱2个,
船头直接组队12个。
船头也是鼓、系缆桩、挡板俱全。
太冷了,
裹层毛绒绒的大衣再航行吧。
▼穿毛衣后
被这波操作直接 “拿捏” 住了,
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小惊喜,
给广西文物穿毛衣,
就是这么丝滑!
你还想为哪些文物穿上暖暖的衣服,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