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程浩楠 文/图
编者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情是一种社区感情。如今,随着居住格局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社区感也在变化。我们的邻里情去哪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探寻增加社区感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心墙越筑越高,邻里关系越来越淡漠。最近,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如今的社区邻里情虽确不如前,但总有一些故事让人难以忘怀,又让人倍感温馨。
怀念当年的邻里情
南宁市民柏女士以前居住在大学路时代天骄小区A座。那是一栋公寓楼,一层楼有30多套小房间,多是一居室。她在小区里认识了同一楼层的邻居杨女士,“杨阿姨是来自山东的热心人,虽然年龄比我大一些,但我们很聊得来,她给了我很多帮助”。
“有一次我发烧了,杨阿姨知道后,马上给我介绍各种退烧的方式,还去买了一些退烧药给我。”柏女士说,杨阿姨还会与她分享美食,“她碰到了一种很有特色的箩筐,就买了两个,拿回来送给我一个,我很感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柏女士也经常与杨阿姨分享自己的家乡土特产、各种美食等,邻里感情日渐深厚。
后来,柏女士搬离了时代天骄小区,并准备将自己的房子出售,她就把房门钥匙放在杨女士家,有人前来看房,就可以找杨女士拿钥匙。“她从来不嫌麻烦,总是那么热心。”柏女士说,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俩已经失去了联系,但每每想到与杨女士做邻居的那段时光,心里总是暖暖的。
一家有事邻里相帮
远亲不如近邻,在南宁很多小区里,邻里互助是常有的事。11月2日,在南宁市明秀路保利心语小区,一住户5岁的儿子小明(化名)走失,住户很着急。邻居得知情况后,马上主动伸出援手,有的在群里发布信息,有的在小区内外周边帮忙寻找。民警和公益救援人员也多方进行寻找。
原来,小明跟着一名年龄较大的男孩从小区走到了那考河湿地公园后迷路。庆幸的是,小明遇到了好心人,打电话联系上了家长。
通过这件事,小明的妈妈感受到邻里间齐心协力的重要性,关键时刻能帮就帮,才是一个幸福社区该有的样子。
邻里社交增进感情
现在的邻里关系为何较为冷漠?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分析道,首先,现在的小区不像以前的大院、单位宿舍区那样开放,显得更加“封闭”了,大家回到家把门一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其次,如今的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权益,在邻里一些小事上容易引发纠纷;另外,有的小区活动少,甚至没有活动,邻里之间“相见不相识”;最后,很多居民对小区的公共事务比较冷淡,不愿意融入小区大家庭中。
那么,邻里之间如何增进感情呢?
姚华表示,小区物管应该积极搭建平台,多创造一些机会增进邻里关系,如举办百家宴、小区夜校、游园活动等;居民主动走出封闭的小空间,放下手机就“邻”交际,共同建设小区美好家园。
线索征集:友邻故事、邻里“社牛”
有小区就有家,有家就有邻居。在小区生活中,您帮助过邻居,或得到过邻居的帮助吗?我们正在寻找邻里之间那些感动瞬间、温情故事、感人事迹等。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故事,或者您周边有这样的邻里“社牛”、小区达人,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欢迎您扫一扫二维码加入“友邻故事汇”微信群,提供线索或讲述您的友邻故事。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