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新学期伊始,有骗子瞄准机会冒充学校老师,混入学生家长群,以收取教材费为名实施“催账”式诈骗,先后有21名家长“上钩”。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社交群组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家长群就是典型的代表。然而,家长群里出现的诈骗事件,如同一记警钟,提醒我们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网络时代,骗子的骗术也在不断“升级”。家长群里潜入诈骗黑手并且能够得逞,利用的是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同时,70元的教材费,数额不大,很容易让家长们放松警惕,在没有过多核实的情况下就进行了支付。这提醒家长,即便是在熟悉的交流场景下,也需要对收费问题保持应有的谨慎。在收到相关可疑的收费信息时,应及时与老师沟通确认。
骗子混进家长群暴露出网络社交群组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引以为鉴,不仅要反思自查有没有对班级群执行严格的身份审核机制,还要在日常关注群内信息动态,及时清理发布虚假消息的可疑人员。
中小学生常见骗局盘点
一定要记住“五要”
(一)要增强防骗意识:时刻保持警惕,认识到诈骗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和帮助。
(二)要核实信息真伪:在转账、购物、填写个人信息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或面对面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真实性。
(三)要安装反诈软件:确保手机和电脑安装了正规的反诈软件,如“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相关防护功能。
(四)要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络上泄露个人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五)要警惕网络陷阱:对于不明来源的链接、邮件、短信等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或回复,以防被钓鱼或植入病毒。
一定要做到“五不要”
(一)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陌生人的求助、中奖、优惠等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
(二)不要随意转账汇款:在未经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真实性之前,切勿进行转账或汇款操作,避免财产损失。
(三)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对于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不要随意扫描,以防被恶意软件攻击或泄露个人信息。
(四)不要使用公共Wi-Fi进行敏感操作: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进行网银、支付等敏感操作,以防账号和密码被盗。
(五)不要将密码设置得过于简单:为账户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到的信息作为密码。
同学们!
快喊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
学习反诈知识!
诈骗手段千千万
捂紧钱袋子不沾边
请萌新们
一旦遭受诈骗侵害
立即拨打110报警!
编辑 晏明珠
责编 卢盈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