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青年教师李玉洁:对话未来世界,从搞科研到将科技融入教学丨广西新“师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刘豫 杜品璋(见习记者)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说到儿时心愿,相信不少人曾脱口而出想当“科学家”和“老师”。如果用“实现梦想”这个标准来衡量,李玉洁是一个幸运的人,31岁之前,她是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31岁之后,则是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将现代科技创新融入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是李玉洁这一代青年教师最大的特点。

.


回国成为高校教师

2016年,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后,李玉洁留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工作。那时的她,是一名致力于研究计算机视觉科研工作的研究员。

▲李玉洁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的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2018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2018年6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优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为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广西区域竞技建设,同年7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广西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引进的橄榄枝,抛向了李玉洁的博士导师丁数学教授。身为丁数学教授科研团队的一员,李玉洁几经思考,决心随导师回国。

2019年,李玉洁受聘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为该校第一批人工智能专业教师。

▲李玉洁入职桂电。受访者供图

人工智能活跃课堂

手机逐渐成为当今高校的“课堂公敌”,理论再深刻,案例再精彩,似乎都无法将大学生们的注意力从手机屏幕上吸引过来。不过,在人工智能时代,这道难题已经被青年教师轻松解开。

李玉洁在学校教授的专业方向,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有关。这项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上教岗的她,就将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与课堂紧密结合,进行“无纸化教学”。上课时,学生扫码进入在线课堂,与老师即时互动,在线完成老师当堂布置的作业,并马上获取人工智能批改的结果。每页课件下方,有类似“收藏”“不懂”的按钮,学生可以整理收集知识点,老师则会收到匿名“不懂”的数据反馈,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讲解重点。

▲李玉洁正在为学生上课。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王谰摄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李玉洁还巧用“弹幕”和“打榜”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发表观点,提出疑问,甚至吐槽;学生的作业会根据评分进行在线排名,鼓励大家为了“打榜”而更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虽然我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玩手机的‘低头族’,但是可别小看了我的课堂质量。”李玉洁打趣道。

线下互动依旧宝贵

因为善用人工智能教学手段,李玉洁在课堂上常常会收到学生的匿名弹幕称赞:“老师太酷了!”“老师真帅!”她坦言,每每看到这样的弹幕,她都会默默记在心里,鼓励自己以后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不过,在李玉洁看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许多工作,但它无法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李玉洁回忆起2020年,疫情导致她只能为学生线上授课。那段时间里,在教学反馈方面,她始终觉得有所欠缺,因为看不到学生求知若渴的表情,了解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李玉洁在线上讲课。受访者供图

“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课堂依旧需要线上线下的结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人工智能永远都无法代替的”。李玉洁告诉记者,正是有了这一段经历,她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微妙性,使得其难以被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代码。未来教师的角色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充满爱心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智能时代不忘初心

作为当前全球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给全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赋能和想象空间,也给新一代青年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拥有什么样的核心本领,才能让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安身立命?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李玉洁设想了一个“穿越时空”的对话。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教师,她想穿越到未来。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科技化,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将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那时候给学生上课的,甚至可能是一名AI虚拟教师。

▲李玉洁正在备课。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王谰摄

“我想跟未来世界的老师说,你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如何与新技术和谐共处。我想跟未来世界的孩子说,你们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同时保持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和情感。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尽管技术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无论身处何时代,教育的核心始终不变——那就是培养有道德、有能力、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并且享受有意义的人生。”李玉洁说。

相关新闻:

退休教师王淑贤:三十五载坚守,每一声“老师好”都是荣耀

中年教师王彬宇:永怀好奇之心,在技术变革中传承与创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