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许莎明/文 唐屹权(见习记者) 王谰/图
教师是点亮学生前行的一束光,而有的家庭也会在这束光的照耀下,将教书育人视为代代相传的共同理想。在南宁,就有这样一些教育世家,任时代变迁,任教学方式迭代,他们依旧坚持对教育事业的初衷。南宁市十七中的副校长王彬宇一家就是这样一个缩影——从他爷爷开始,三代人中有9位老师。三代人传承的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家风。作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教师,已有21年教龄的王彬宇积极推动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创新注入新活力。
“今年教师节前,爸爸的学生来看望他,有些人比我年纪还大,让我感动。”对王彬宇来说,父亲不仅是长辈,也是前辈。平时生活中,父子俩会交流一些工作经验。“他教政治,我教物理,能聊的主要是学生思想工作。毕竟时代不同了,有时我也会觉得他的教育理念有些‘过时’,但他的一个观点一直影响着我。”王彬宇说,2003年他刚当班主任时,年轻气盛,遇到那些苦口婆心教育仍不改正的学生,偶尔会有动手的冲动。“爸爸一直提醒我,教育讲究方式方法,一旦站在学生对立面,会把沟通这条路堵死。唯有坚持用爱心与耐心对待,才会收获好的效果。这是他从教一辈子的心得体会,也让他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
▲为丰富课堂内容,王彬宇在查阅资料。
王彬宇的爷爷是崇左市宁明县的一名乡村老师,虽然跟爷爷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但王彬宇依稀还记得爷爷的一些事:“以前生活条件比较困难,但是他还是会主动帮助困难学生。他对学生的关爱深深影响和感染着我们这些后辈。”
在教学上,王彬宇喜欢琢磨各种新技术,将现代科技融入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他因此成为了学校里技术浪潮的引领者。
2003年,学校买了第一部摄像机,但没人会用。王彬宇就利用课余时间翻看说明书学习,帮其他老师录课,参加赛课。后来,学校又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工具,王彬宇回忆道:“当时能用电脑和投影仪上课,已经是很大进步了,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学生的接受度也高了很多。”
▲王彬宇正在备课。
王彬宇是学校里第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老师,他说:“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答题错误,我用手机拍照,放在投影机上,就能马上对错题进行讲解,非常方便。”
南宁市推行无纸化阅卷后,王彬宇在2013年作为学校代表主动参与学习。他认为,这是教育行业的一次迭代,老师动动鼠标就能完成阅卷,极大地提高了改卷效率。不仅如此,无纸化阅卷还有大数据分析功能,精准反馈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项技术让老师不仅能快速了解整体考试成绩,还能深入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短板,帮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成绩。
近年来,随着互动智能白板技术的引入,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了。“每堂课的最后十分钟,是对抗性的电子游戏环节。只有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才有底气参加。结果大家争前恐后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走神、打瞌睡的同学都少了。”王彬宇这样说。
▲王彬宇正在为学生上课。
在校园里,王彬宇正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年轻一代教师。
“学生对新鲜事物永远是好奇的,教师也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纳和利用新事物,才能与学生同频,保证教学输出的有效传达。”王彬宇介绍,目前他正积极研究VR、AR等前沿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物理现象。比如,物理教学里的微观模型,传统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多媒体和视频呈现,但始终是平面展示,假如分子的立体模型能够以AR的形式凌空出现,像看电影一样,学生看起来会更直观。
王彬宇相信,未来的教育将更加依赖于科技的辅助,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他期待有更多年轻教师加入这一行列,共同推动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为未来教育创新注入新活力。
相关新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