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听取蛙声丨南风副刊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荷塘一角。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苏华摄

夏日里,我回到了故乡。入夜后,老屋前后的田野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一片蛙声。我喜欢这蛙声,它是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音乐。

在城市住久了,很难听到这大自然里的蛙声。此时,心灵有了久违的感动,一下子把我拉回青少年时代。在抑扬顿挫的蛙声中,往事展现在眼前。

我记得,小时候,惊蛰一过,故乡的小河沟里,便有许多蝌蚪游来游去。我会和小伙伴一起去捞蝌蚪。我们把捉到的蝌蚪放进玻璃瓶里,再放上清水,观察蝌蚪的生长。过几天后,我们再把它们放回田里或河沟里。慢慢地,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又慢慢变成了大青蛙,田野里开始传来阵阵蛙声,清越悠扬,像舒伯特的《小夜曲》。

那时,村里人喜欢在田里挖土打砖,用来建房子。田里的土取走后,留下一个深坑,村民就用来养鱼,同时在坑里种上莲藕。青蛙在这些鱼塘里栖身,与鱼儿、莲藕一起长大。放暑假的时候,我每天上午都会到田埂上割青草,拿到鱼塘喂鱼。我走在田埂上,远远就能听到鱼塘那边传来的蛙声。当我走近鱼塘,青蛙便从塘基上、荷叶上往水里跳,躲在荷叶下边。我把青草放进塘里,鱼儿争先恐后地抢来吃,青蛙则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有时还会跳上荷叶鸣叫上几声。

故乡的森林覆盖率很高,到处草木葱茏。山野间的潺潺流水,汇流成两条小溪,环绕小山村,再奔向远方。那时候,两条小溪里都有青蛙,村里人把它们叫做山蛙。夏天,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股急流,清灵灵的溪水倒映着蓝色的天、白色的云,还有绿色的山野。青蛙顺流而下,或戏水玩耍,或爬上石头歇息,时不时地鸣叫着,蛙声和着奔腾的溪水声,便是一首悦耳的乐章。有一年夏天的夜晚,我和村里的几名小伙伴,提着马灯去山溪里看山蛙。那时,月朗风高,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伴着习习晚风,青蛙们叫得更欢了,蛙声一片,实在是美妙极了!

我18岁离开了家乡,参军入伍。当时,我所在部队的战斗任务很重,每天早上一起床,我们就要到山上砍树枝,把高炮阵地伪装起来。白天,只要高山上的观察哨所发来情报:敌机正向我国领空飞来,团指挥所就会发出命令,各连炮阵地上就会响起防空警报声,战士们马上以冲刺的速度进入炮位。这样的防空警报,一天有好几次。直至太阳落山后,敌情才解除。夜幕降临后,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照耀着田野,青蛙开始像比赛似地鸣叫起来,如波涛汹涌,似万马奔腾,昂扬激越,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阵地和小村庄都淹没在了蛙鸣声中。

蛙声为我们庆祝一天战斗任务的完成,也为我们驱除身体的疲惫,更为我们鼓舞斗志,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战斗生活。

听着故乡田野里的蛙声,让我想起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两句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古到今,蛙声是对季节、对丰年的礼赞,也是对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扬。

蛙声陶醉了田野,陶醉了山溪,陶醉了我,也陶醉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的乡亲们。(吴敏朝)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