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闫芬丽/文 苏华/图
翚氏,是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公子翚(字羽父)的后裔,如今在贵港繁衍生息。近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沙村村委的翚村,探寻翚氏起源的故事。
村民常相聚互助互惠
7月12日,记者乘车行驶在蜿蜒乡村小路上,远处的青山,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与一片片稻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静谧的乡村美景图。步入村中,只见环境洁净优美,村民淳朴好客,让人倍感亲切。
走进翚村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正忙着杀鸡宰鸭,准备中午的聚餐。村里的老人,三五成群集聚于此,聊着家常,回忆着翚村悠久的历史文化。
多名村民表示,兄弟姐妹们这样聚在一起聊家长里短,如果哪家有喜事,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若是哪家有困难需要帮助,大家便聚在一起讨论,就多了解决的办法。
说话间,活动中心的饭桌上已摆满一道道特色美食。村民们举杯共饮,齐声大喊“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
北上寻根带回故乡土
翚村是一个近300户的大家族,有1500多人。随着历史变迁,也有翚氏子孙迁居到樟木镇黄道村、凌动村以及蒙公镇横山村,这三个地方共计1300多人。
据翚村简史介绍,其先祖翚三、翚旺是在明朝时期来到翚旺村(现翚村)定居的,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先后在板扣、穷圩、兰扣等地居住过。几经周折,最终选择定居在岜(bā)森山脚下。这里三面群山簇拥,山下田垌平坦,视野开阔。先祖斩荆棘,建村立社,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翚家后裔。
但在此之前先祖们从哪迁来,后辈们都不曾知晓。村民翚敬东说,在战乱的迁徙途中,先祖不幸丢失了族谱,世系便难以考证。以前村中有老人口传,是从广西象州县那勒(音)迁移而来。为了寻找祖源,父辈们还曾去象州寻找,未曾有结果。
去年8月15日,在湖南一名翚氏宗亲的帮助下,广西贵港四村六地的翚氏子孙约10人,组成寻根问祖代表团,前往河南、山东才最终有了答案。
翚敬东翻开一本泛黄破旧的《周公后裔姓氏大全》介绍,姬姓翚氏是周公九世孙、鲁惠公次子姬翚后裔。公元前256年,楚灭鲁,鲁公族宗亲残伤离散,姬姓翚氏族人逃离鲁国,其间经历了无数苦难,明朝末年为避战乱而南迁贵县(今广西贵港),繁衍至今。
在河南洛阳,当寻根问祖代表团一行人看到自己所属的翚氏写在周公庙的定鼎堂时,内心无比激动。“为了寻找自己的根,氏族人一代代寻觅,一代代企盼,今天终于实现愿望。”翚敬东说,他们在山东肥城市边院镇的羽父城、山东曲阜市的周公庙还装了两瓶黄土带回贵港。
村里出了200多名大学生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在翚村,这一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据了解,重阳节当天,搬至其他村屯生活的子孙都会回村祭拜岜森山上的先祖。近几年,这一活动还增添了敬老爱老的内容,比如请村里的老人吃饭、邀文艺表演队表演并祝福老人等。村民纷纷表示,敬老爱老是先祖留下来的传统,会一直传承下去。
此外,淳朴的翚村人一直重视教育,以读好书为荣。在翚村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有一面荣誉榜,上面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村里有200多名大学生先后走向各行各业,建设祖国。
村民孙翚庆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翚村的规划设计图,规划有周公庙、休闲区等,俨然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村民们相信,在一代又一代子孙的团结努力下,翚村的未来会更好。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