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唐晓燕 文/图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的双洞村和金结村,姓贲(作为姓氏,常念bēn,在龙胜常念bì)的村民总是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的姓氏,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贲字。在这里,每逢贲姓大家族的节庆团聚,年轻人总是不远千里赶回;而为了记录贲姓来源,七旬老人走遍广西收集资料,只盼能传给后代。
“贲”怎么念?自我介绍有多个版本
7月中旬,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进龙胜镇几个贲姓集中的村屯,在采访中,收获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自我介绍。
“我姓贲,三十贝那个贲。”“我姓贲,愤怒的愤不要竖心旁。”人们用丰富的拆解法,解释着这个不常见的字。当多次解释后对方仍一头雾水时,他们会直接把字写出来,顺带科普读音。
“我们这个贲姓,在其他地方,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个字的,更不懂怎么念。”金结村的贲吕虹告诉记者,早年她外出打工,介绍自己的时候可费劲了,说半天别人也没听懂,索性自己写出来。可看到字后怎么读也让人犯难。“有人有边读边念fèn,在我们龙胜大家都念bì。外地人很多把这个字读bēn,我当年在外地就被叫外号‘小笨笨’,就是取的bēn的谐音。”
贲(bì、bēn)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最早见于战国篆文,本义是文饰,引申指有光彩,读bì。作为姓氏常念bēn,贲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179位。据了解,贲姓来源很多,包括来自鲁国县贲父的后代、来自戎族氏族、来自晋国苗贲父的后代、来自秦国嬴姓的后代等。
七旬老人走遍广西探寻贲姓来源
“贲姓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其中江苏、广西、吉林占了72%。”今年79岁的贲乐居住在龙胜镇双洞村猫岭屯,说起贲姓的历史渊源,他滔滔不绝。他拿出一本贲姓宗谱,里面内容包括:姓氏起源、分支驻地、迁入广西始祖等等。
“贲姓进驻广西的第一代始祖是贲石公,他生于宋朝末,十八岁时离开故土山东省青州府曲阜县野鸭屯白马街,后南下庆远府(现河池宜州地区)南丹州河池县大巷……其后辈移居荔浦长滩村,又分支临桂宛田华岩山,再分支龙胜发展。”贲乐娓娓道来。
十多年前,贲乐时常去河池、桂林多地收集贲姓来源相关资料。贲乐等人根据多年来走访收集的资料,整理出这本贲姓宗谱,于2020年编辑成册。据其记录,贲姓迁入广西已有930多年,发展了40代人,迁入龙胜则发展了16代人。贲姓在龙胜主要分布在龙胜镇,有2800多人,其次在泗水乡、瓢里镇等也有分布。
贲姓子孙千里赴约只为团圆
今年67岁的贲维刚生活在龙胜镇双洞村双洞屯,屯里居住的贲姓村民大多是壮族。在他看来,村上贲姓的大家族都很团结亲近,每当重要的节庆,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每年的7月半,我们要连过3天。远嫁的女儿也会赶回来,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除此之外,每年清明节扫墓祭祖,外出的年轻人不论多远,都会尽量赶回来参加,贲维刚说,每到清明节,他们大家族会提前一周开会讨论扫墓事宜,每家轮流张罗准备,每次都是好几十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上山扫墓。
贲乐说:“村上很多年龄大一些的贲姓人,都参加过贲姓聚会,回来后大家都会把聚会的收获跟更多人分享,一些从龙胜走出去的贲姓人也积极组织筹备聚会,贲姓大家族和外界的联系一直都没断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