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玉浩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面对琳琅满目的儿童用品,你是否曾好奇,古代的孩子们使用的玩具和日常用品是怎样的呢?
拴孩石——古代看娃的“秘密武器”
育儿有句俗话“三翻六坐九爬爬”,九个月的婴儿力气不大,但喜欢四处爬。父母忙于生计,无法时刻照看,要是孩子滚下床了怎么办?这时,古人会巧妙利用一种小石狮子看娃,这种小石狮子被称为“拴孩石”。拴孩石被放置在离床缘最远的角落里,通过绳子将婴儿拴在一起,避免婴儿爬下床。拴孩石圆滑可爱,也不怕把孩子磕伤。
要是大一点的孩子好动,乱跑撞着摔着怎么办?家长会把他装在桶里,让他不能随意走动。这件装备叫做“站桶”,专门用来“对付”刚学会走路就想浪的娃。
七巧板——从“燕几图”到益智玩具
宋朝人黄伯思发现,在宴会上,大家都喜欢围着一张大桌子落座,但日常生活又用不到这类大桌子。这可怎么办?他设计了可拼装的桌子和茶几,只需简单组合,便可拼成一个大桌子,还画了拼装示意图,叫做“燕几图”。人们发现,这些拼装设计不仅实用,还富有趣味性,可以作为一种打发时间的益智游戏,七巧板由此诞生。
鸠车——风靡汉代的小车车
东汉壁画的拓片上,孔子见老子时,中间站着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他的名字叫项橐(tuó)。项橐问了孔子几个问题,孔子答不上来,只好虚心向项橐请教,项橐被誉为“七岁为孔子师”。你看,连大教育家孔子都愿意向小孩学习,我们也应该保持谦逊的求学态度。
注意观察项橐手上拿着的东西,那是汉代最时尚的玩具小车。
这类小车在汉代到西晋时期极为流行,游玩时用绳子穿过车子前面的小孔,就能拉着小车到处跑。汉代的玩具车喜欢用“鸠”的形象,鸠泛指各种鸟类,古人发现鸟儿会不辞辛劳地哺育子女,他们希望孩子看到这件玩具,会反思父母养育的辛苦。为此,有些鸠车还特意做成了大鸟背着小鸟的形状。虽然唐代以后,鸠车不再流行,但“鸠车竹马”的成语留了下来,被人们用来指代童年时光。
想不到吧,古代就有这么丰富的“儿童专用”产品了。无论时代如何改变,父母对子女的爱,一直不变。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吴思思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