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罗贝尔/文 邹财麟/图
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有一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便可直达的圩市。搭乘南宁地铁1号线,从西乡塘客运站出站,换乘公交车或街市安排的免费摆渡车,便可抵达石埠圩。5月25日,正逢石埠圩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这个传统的热闹圩市,感受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石埠街市自产区,在圩日时这里挤满了卖菜的农民,以及慕名而来的市民。
圩市可追溯至唐朝
圩日客流量达5万人次
石埠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朝刘恂撰写的《岭表录异》中记载:“唐代邕州石溪口集市,当时人称‘僚市’。”石溪口就是今天的石埠地区。
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石埠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兆良介绍,因圩市建于邕江边,原有石码头,故名石埠圩。古时的交通多靠水路,石埠的位置正好处在邕江转角处,地理位置优越,每到圩日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来赶圩,圩市十分热闹。
▲石埠圩市上,几名老人一边卖菜一边聊天。
张兆良说,后来石埠圩慢慢聚集在石埠三街附近,由于石埠三街摆摊的农户数量日渐增长,经常造成交通拥堵。2014年,石埠圩搬迁到石埠路石埠街市的现址,搬迁后圩市热度不减,圩日人流量高达5万人次。
▲市民在石埠圩市中买菜。
街市藏着热闹圩市
自产自销本地特产
5月25日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石埠街市大门,放眼望去街市环境整洁、通道畅通,乍一看与普通农贸市场没什么不同。当地人介绍,石埠街市“内有乾坤”,真正原汁原味的“圩市”就藏在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区。
穿过市场的固定摊位,自产自销农产品区的赶圩烟火气浓烈起来,农户们纷纷摆出自家土货售卖,空心菜、瓜苗、红薯叶等时令蔬菜不计其数,苦瓜、南瓜、黄瓜等瓜类蔬菜应有尽有,还有农户自家腌制的杨美酸菜、腌瓜皮、腌酸笋等,品种丰富且物美价廉。
▲红黄相间的圣女果。
▲农民带来赶圩的土黄瓜和蔬菜。
▲土莲藕。
“本地1元一斤”“本地1元一把”……记者注意到,部分农户的摊位前摆着手写价格牌,牌子上总会显眼地写上“本地”二字,低价本地农产品极易让消费者产生“买买买”的冲动,逛一会便满载而归。
▲农户自产自销的蔬菜,虽然形状大小参差不齐,但价格便宜。
七旬农户免收摊位费
新鲜低价农产品诱人
“准备端午节了,艾叶1元一把,买回去可以做艾叶粑粑。”今年75岁的梁色凤,前来售卖自种的艾叶。每到圩日,她便早起采集自家种植的农产品,从老口水利枢纽附近出发,搭车前往圩市赶圩,“今天准备了几十斤艾叶来赶圩,下午三四点可以收摊回家,这里摆摊不用交摊位费,卖艾叶一天可以赚几十块钱”。
▲5月25日上午,一农户拉着新砍的芭蕉到石埠圩市上售卖。
另一名摊主龙和秋告诉记者,她在这里摆摊销售自种的蔬菜已有4个月,街市客流量很大,摆摊只收5元/天的摊位费,一天可以赚七八十元补贴家用。
“来街市摆摊的多为附近村民,自产自销农产品区可容纳300多个摊位。”石埠街市市场部经理韦祖宁说,从今年4月起,市场为70岁以上农户开放免费摊位,其他农户售卖自产的农副产品只收5元/天的摊位费,以减轻赶圩农户的负担。
▲70岁以上的老人来石埠街市自产区摆摊,可享受免摊位费的优惠。
买菜还能领取补贴
免费专车定点接送
在石埠街市的活家禽区,一条长长的队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市民们一手提着购买的活鸡活鸭,一手握着补贴兑换券,正排队领取现金补贴。市民黄先生说,他在石埠街市花53元购买了一只土鸭,商户还发了一张10元的兑换券,非常实惠。
“市场管理方拿出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给商户和消费者,让市民感受到赶圩的真正实惠。”韦祖宁说,从去年1月起,在圩日、周末、传统节假日购买活禽的市民,可领取兑换券兑换5~10元的现金补贴;而猪肉、牛肉市场则统一补贴给商户,把价格“打”到最低,让顾客买到更加实惠的农副产品。
韦祖宁说,2016年起,市场还为市民开通了免费大巴,在南宁地铁1号线西乡塘客运站、鹏飞路站等地铁站外设置了站点,方便市民到石埠街市赶圩、逛集市,感受浓浓的圩日市井烟火气。
▲免费市场巴士上,老人们展示他们赶圩买到的菜品。
1. 搭乘南宁地铁1号线,在西乡塘客运站下车,转乘805路、806路公交车,或乘坐市场免费巴士。
2. 搭乘南宁地铁1号线,在鹏飞路地铁站下车,转乘805路公交车,或乘坐市场免费巴士。
3. 乘坐103路、805路、806路公交车均可到达。
相关新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黄韵伊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