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梁雅佳/文 苏华/图
编者按:
南宁周边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圩”,每隔三五天或以周末为圩日。赶圩时,远近村民带着“山野土货”蜂拥而来,让城乡采购者满载而归。不管时代怎么变迁,这些圩场总以独特的市井烟火气息,深深吸引着人们。即日起,南国早报推出“赶圩归来阿哩哩”特别报道,带你一起沉浸式体验。
5月20日,在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那马圩迎来圩日。现场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青头鸭、南晓鸡、野生泥鳅、生猛河鱼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
▲每逢圩日,在325国道那马大桥旁,附近村民都会带着自种的果蔬和饲养的鸡鸭来到这里摆卖。
交通便利
汇聚十里八乡特产
那马圩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圩场建在那马村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已形成三日一圩的传统。那马镇每三年举办一次开圩纪念日,成为了该镇的一大盛事。
那马圩原本设在那马镇旧农贸市场,后来,市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活动需要,商户和顾客于是自发在一公里外的沙滩地设点摆摊。摊点增多后,那马镇商会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如今十里八乡闻名的市集,被大家称为“沙滩市集”,不但附近乡镇的商贩、村民带着农特土产来售卖,也吸引许多南宁城区的市民来赶圩。
从南宁城区出发,乘坐809路、811路公交车便可到达那马圩。
价格亲民
不少群众“买买买”
今年60岁的农先生告诉记者,那马圩还是大型活禽交易中心,做鸭苗批发的他喜欢选择圩日来摆摊。5月20日上午9时,他便从邕宁区新江镇出发,带着70余只鸭苗前来售卖。
▲在禽畜区域,经营大塘鸭、南晓鸡的摊点就有二十个左右,村民可以进行“自选”。
那马圩有着来自各地的农特产品,如大塘镇的青头鸭、南晓镇的南晓鸡、新江镇的土鸡、那楼镇的淮山、刘圩镇的香芋,还有当地村民种植的苦瓜、冬瓜、豆角,以及手工艺编织品和农具等。
▲每逢圩日,附近村民都可以在这里挑选到物美价廉的蔬菜瓜果。
▲市场里销售的大塘青头鸭。
价格亲民也是那马圩的一大优势。以火龙果为例,南宁城区价格为8元/公斤,那马圩卖3~4元/公斤。于是,“买买买”就成了圩日的一道风景。
据介绍,每逢圩日,那马圩的人流量有两三万人次。对许多人来说,这既是一种生产生活习惯,又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