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陆旺/文 尹世斌/图
近日,南宁一个不显眼的洗车场因为网友发的一段视频火了,一些有爱的车友在雨天依然到场洗车。原来,这是一个帮扶残疾人就业的洗车场,洗车工是患有孤独症、智力障碍等的残疾人。十年来,经过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及政府部门帮扶,300余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克服困难,掌握技能并在此实现就业。
车友雨天到场帮衬生意
近日,有一网友在南宁市中尧南路东一里的小星星洗车场洗车时发现,洗车场的洗车工都是一些残疾人。经打听,他们是洗车场老板爱心帮扶的人员,有的是孤独症患者,有的存在智力障碍,有的患先天性脑瘫。
▲小星星洗车场的工作人员给车子做清洁。
“他们工作起来很努力。”该网友将到此洗车的视频和感受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后,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一些网友给这些残疾人点赞的同时,也好奇老板为何创办了这样一个洗车场。
12月18日11时许,天空正飘着蒙蒙细雨,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该洗车场看到,洗车场除了挂有洗车场招牌外,办公室门口还悬挂有“西乡塘区残疾人辅助就业基地”的牌匾。有一些车友已经把车停在洗车区,10多个身穿蓝色工服的洗车工正分工合作洗车:喷淋、打泡沫、擦拭、冲水……他们的动作相对于专业洗车工较慢,但井然有序。
▲12月18日上午,天空正飘着蒙蒙细雨,工作人员正分工合作洗车。
“好了好了,洗得很干净了。”一辆挂豫牌的女车主在现场笑着对他们说道。该女士表示,她平时比较关注公益,当天虽然是小雨天,但听朋友说洗车场给这些残疾人士提供了就业岗位,她开车路过,就顺便来支持一下。
有员工花三年学会洗车收款
一名爱心志愿者告诉记者,该洗车场现共有20余名身患残疾的洗车工,其中许多患有孤独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他们要想完成洗车工作,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26岁的阿米(化名)是这些洗车工的班干部之一,老家在宾阳,他的智力相当于一名7岁健康儿童。他的父母均身患残疾,也是政府帮扶的对象。2018年,在爱心人士和父母的支持下,阿米来到小星星洗车场就业。经过停车场负责人、爱心志愿者三年的培训,他终于能生活自理,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识别车牌号,也学会了收款,还能组织大家一起完成洗车的工作等。由于在这过程中,获得了很多车主的鼓励和认可,他的性格比之前开朗了许多。
为了让这些残疾人能尽快掌握洗车技能,志愿者会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制订不同的方法。
▲在小星星洗车场,现共有二十余名身患残疾的洗车工。
患有孤独症的阿周(化名),今年30岁,父母已离世。在征得其家属和本人的同意后,他来到洗车场工作。起初,他关车门力度会比较重,情绪不稳定,工作人员知道他喜欢吃蛋糕,便用蛋糕作为学习奖励品,耐心指导。如今,他不仅掌握了技能,也能与大家和睦相处。
据悉,目前洗车场的洗车量并不大,但会根据具体工作量等给这些身残志坚的洗车工发放工资。一些人员经过培训后,外出就业,能拿到最高3000元的月薪。
爱心事业受到多方支持
“这是我们坚持帮扶残疾人就业的第十个年头。”小星星洗车场负责人、小星星关爱联盟发起人魏洁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通过洗车场等前后帮扶了将近300名残疾人士就业。
43岁的魏洁荣来自广东潮汕,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从部队退役后不久,他来到南宁创业,主要做食品销售,因有一年月饼滞销,他便把月饼送给一些残疾人士,从此与公益结缘。
▲魏洁荣(右)与小星星洗车场的洗车工人打闹。
“我发现光送爱心物资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到残疾人,应该在他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融入社会,积极就业,自立更生。”于是在2013年9月,他开始筹办这个专供残疾人就业的洗车场。
他称,这十年,洗车场先后经历了就业人员变动、经营亏损、场地拆除等挫折,是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政府部门共同助力,让停车场渡过了难关。
其间,在资金严重亏损的情况下,经过多方争取,西乡塘区残联于2018年一次性给小星星洗车场发放了10万元帮扶残疾人就业的补贴;2019年旧场地拆除后,一家爱心企业给他提供了一块可免费使用三年的新场地;2023年1月,现场地的业主以优惠价格将场地出租给洗车场使用。
“是‘让世界充满爱’的信念支撑着我们。”魏洁荣说,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向善、向上,残疾人就会感受到更多人间的爱。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双梅 戴昕明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