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黎伊玮/文 游拥军/图
“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几张简陋的桌子、一群热血的青年人、一段珍贵的时光……”曾晓英一边翻看着老照片,一边回想着筹办首届东博会时的情景,感慨不已。作为东博会秘书处的第一位聘用人员,筹备首届东博会成为曾晓英人生的新起点,此后,她还全程参与了第二届至第六届东博会,与东博会一起走过了整整6年的青春岁月。
▲曾晓英保存的东博会证件。
2003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自2004年起每年在南宁举办东博会。“我是东博会秘书处第一批到位的12名工作人员之一,首届东博会筹备期间,因为人手不足,工作千头万绪。”曾晓英说,首届东博会于2004年11月3日在南宁开幕,许多工作都是从零开始,她主要负责办理文件、征集东博会会徽、编印东博会工作手册、办理部委领导的参会证件、筹备东博会第一次在港澳举行的主题推介会等工作,那段筹备盛会的岁月她至今难忘。
由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是当时新成立的单位,筹备首届东博会时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曾晓英一年内搬了8次办公室。最早的12名工作人员挤在只有35平方米的会议室里办公,没有电脑、复印机、文件夹等基本的办公设备,后来人员陆续到位,办公场地才不断扩大。
“2004年春节大年初四,领导带着我们几名年轻人,坐在只有几张简陋桌子的办公室加班,一起‘头脑风暴’写东博会的方案。”曾晓英回忆,当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尽管办公条件很差,大家也没有办展的工作经验,但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各方的努力下,首届东博会的举办很圆满,他们得到极大的鼓舞,更增强了信心。
▲如今的曾晓英。
东博会组委会按照国际惯例,从2003年11月起举办东博会会徽设计大赛,向全球征集会徽,共收到有效参赛作品2300多件。拆东博会会徽征集作品信封的经历,曾晓英至今印象深刻:“那么多的应征作品,我们逐个拆封,最后送专家评选。当时每拆开一个信封我都会猜想,这个作品是否会成为最终的‘幸运儿’呢?那种期待的心情既奇妙又特别。”
如今,东博会和峰会已成功举办20届,有了一套成熟的体制和机制,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对曾晓英而言,东博会和峰会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见证了南宁的变迁,也见证了她的成长,“希望东博会和峰会能够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取得更大的经贸成效,为中国、东盟企业提供更大的交流合作平台”。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