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实现好保障人民健康的战略任务,必须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作为广西唯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与康复为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和国家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近年来不断强化党建“总引擎”,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子,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一院两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五象院区。 医院供图
抓党建强基层,引领改革发展正确航向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肿瘤医院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将党的领导贯穿医院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及时修订完善《医院章程》,制定《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构建了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医院党委始终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根本固而枝叶茂。该院统筹推进政治领航、固本强基、担当出彩、清廉护航“四大工程”建设。创新“党建+”机制,将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形成医院(党委)—学科(支部)—亚专业(党小组)三级联动机制。全面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带头人”比例100%。以党支部为单位,结合业务特点开展“一支部一主题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
近五年来,该院党建工作亮点突出,入选广西医科大学首批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单位,一批基层党支部、学科获批全国、自治区和校级党建“样板支部”、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广西高校星级党支部、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广西工人先锋号等,干部职工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广西创新争先奖等表彰170余人次。
聚人才强学科,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坚持党管人才聚合力。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锻造出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形成了“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近五年,肿瘤医院累计投入人才经费7300多万元,全院临床医师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92.56%,博士占比33.21%。一批批领军人才、卓越学者、创新团队脱颖而出。
学科建设“筑高原、起高峰”。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优中求精”的学科建设思路,形成专业分工细、覆盖病种全的“强肿瘤专科、综合辅助”学科布局。乳腺癌、肺癌、肝癌、卵巢癌、胃癌、甲状腺癌、膀胱癌、食管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宫颈癌入选全国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学科平台分别增至14个、9个、25个。
全面升级患者就医体验。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和“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推动患者在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就医体验升级,如推出病历复印线上预约快递到家、门诊“中药速递”等便民服务;成立了18个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团队,提供“一站式”精准诊疗,提高诊疗效率和疗效。
▲建立完善的肿瘤精准综合治疗、精准康复和预后监测体系,用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医院供图
提升肿瘤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建立了以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体系,获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肿瘤专科)。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防治体系,使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提升到56.5%;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技术,提高了局部晚期鼻咽癌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从76.5%提高到85.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显微技术治疗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肿瘤专科声誉、医院影响力持续扩大。2020年“国考”进入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方阵,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防治联合培训中心基地、“一带一路”整合肿瘤医学培训基地、广西唯一全国肿瘤诊疗服务与管理能力建设首批成员单位。在复旦版华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肿瘤学排名实现广西七连冠。
重德育保质量,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德为才之帅。作为广西医科大学直属教学医院,肿瘤医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师为教之重。建立治学、治教与治管相结合的教学治理体系,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通过了广西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A级教学医院评审,成功获批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8.55%,在岗硕导、博导人数逐年增加。
质为教之本。《临床医学概论》等3门课程获广西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临床麻醉学》获评广西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诊断学》等7门课程获广西医科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年均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住培医师近500名。连续多年被授予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强基础重创新,医学科技攀高峰筑高地
肿瘤医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战略,是广西唯一单独设实验研究部的医院,建立了全区规模最大的肿瘤生物样本库,瞄准世界医学前沿,走出了一条临床催生科研、科研反哺临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中国临床研究能力提升与受试者保护高峰论坛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中,该院连续三年进入全国前百名,稳居广西首位。目前,医院有20个学科承担了注册性临床试验项目,在研项目达350余项,涵盖国内外最新最优的抗肿瘤药物,覆盖十多个高发瘤种。
近五年来,医院科技创新实力凸显,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及护理“国基”的多点突破,实现2项成果转化,I区IF10分以上文章13篇;各级科研项目717项,其中“国基”67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推广奖30多项。肿瘤学科技量值位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九位、广西首位。
建体系搭联盟,履行社会责任彰显担当
肿瘤防控迈上新台阶。该院建立了覆盖广西14个设区市116个县区的肿瘤登记体系,肿瘤登记数据达标县区覆盖人口3248万,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约57%,荣获全国肿瘤登记工作省级单位杰出贡献奖。举办了50余期广西肿瘤规范化诊疗高级研修班,培训100余家县级医院业务骨干800多人。
专科联盟、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该院牵头组建了广西唯一跨区域肿瘤专科联盟和广西首个肿瘤紧密型医联体,外派专家到医联体单位指导100余次,培训基层医师2000多人。与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以胃肠为龙头,扬放疗优势,以介入为重点,促化疗复兴,助科教上台阶”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开展“肿瘤防治下基层、进高校、进机关”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助力提高群众的防癌抗癌认识。
随着五象院区的启用,肿瘤医院已迈入“一院两区”新征程。该院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和建设,扎实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推动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杨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