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帮你梳理了!南宁这些文化场馆逛一逛,纳凉又“充电”丨关注“蹭凉”②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陆欣楠 刘豫/文 邹财麟/图

“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这句平时调侃人的话,在火热的天气里却恰如其分。时下正是烈日炎炎的三伏天气,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各大文化场馆。7月26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暑期南宁市各文化场馆颇受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凭借其清凉优雅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厚重典雅的文化气息,已经成为市民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7月26日下午3时,南宁市室外体感温度超35℃,市民撑伞走入图书馆。

“文化纳凉”成时尚

如今已到大暑天,一大早就烈日当空,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在广西图书馆门前,上午9时之前,早有市民不畏酷暑排起长队,等到了图书馆开门,大家鱼贯而入,寻找最佳位置,或是自习,或是阅读。阅览室里也很快就座无虚席。

▲7月26日下午3时许,市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内阅读。

同样热闹的场面,也出现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馆内。入夏以来,不少市民选择走进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充电”,学习、纳凉两不误。“夏天室外太热了,博物馆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展览,让孩子增长见识。”市民刘女士每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前往各类文化场馆,她觉得现在南宁市各大文化场馆的活动很丰富。“孩子在这待上一整天也不腻,还能给我省下不少空调费。”刘女士打趣道。

▲虽然天气炎热,但市民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内参观的热情不减。

“文化纳凉”乐趣多

“书店的书籍种类繁多,全天冷气开放,阅读氛围很好,沐浴在书香中,就算大家是来‘蹭空调’或者‘遛娃’的,也能够激发他们看书、购书的欲望,还有利于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位于民族大道的一家书店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正如这名负责人所说,为了能够引导更多市民在纳凉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各家文化场馆也想出了不少点子。

从今年7月1日起,南宁市图书馆重启夜间开放,全馆开放时间延长至21时,自修室开放至23时;此外,全市12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7×24小时为读者提供不间断、高效便捷的自助服务。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为广大市民提供人人均等的文化服务,非常欢迎大家来享受良好的阅读空间。”南宁市图书馆一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在馆内读书氛围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捧起书,静下心,感受阅读的快乐。

此外,广西博物馆、南宁市博物馆等场馆,也在暑假期间准备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吸引前来纳凉的亲子家庭参与,让孩子和大人都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炎炎夏日,市民带孩子打卡博物馆。

公共服务品质高

近段时间,南宁高温持续,有的市民选择到商场“蹭凉”,既能购物又能消暑;喜欢阅读、看展的人则选择到公共文化场馆,“蹭凉”“充电”两不误。

事实上,无论是何种方式,市民的最初需求都是纳凉消暑,而满足市民的纳凉需求,正是市政民生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撑起“遮阳伞”,这其中,公共文化场馆自然成为最佳选择。

“当下,广西各类文化场馆都能做到能开尽开,持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一级调研员熊健厚介绍,广西现有115家公共图书馆、124家文化馆、64家博物馆(纪念馆)、4家美术馆和1176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这些公共文化场馆成为有文化需求的老百姓纳凉学习的好去处。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平表示,纳凉者和公共场所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关系。“‘纳凉场所多了,对纳凉的文明倡导多了,纳凉者在享受纳凉权益的同时,也就会主动遵守公共秩序。”王建平说。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钟亮 戴昕明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