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许莎明
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理想进行选科?这是每个准高一新生面临的重大抉择,因为它将对高中三年的学习,乃至高考升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那么,选科有哪些误区?家长和孩子出现选科分歧时,该如何解决?请看老师和专家的建议。
引起重视
不止高中三年,还影响选专业
“选科对未来的影响,从时间维度,由近及远地说,首先,影响高中三年的学业安排。”资深生涯规划师曹其凡表示,可以说,每名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与考试计划都是围绕“3+1+2”来安排的,选择哪三门课作为选考科目,将极大地影响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业安排和自身升学目标的达成。
其次,影响高考成绩。选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如果没有选对选考科目,使得选考成绩不理想,将影响最终的高考总成绩。
第三,影响专业选择。各高校各专业(类)招生通常会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符合选考科目要求的考生不能填报。
避开误区
不要只看成绩选科,不随大流
南宁一示范性高中高三班主任莫老师介绍,在“3+1+2”选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做法有以下两种:
误区一:唯分数论,忽略等级赋分。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生物考了75分,化学考了65分,于是就认为孩子适合选生物,而不是化学。这种比较是错误的,这叫纵向比较,也就是拿孩子各科成绩“瞎比较”。
通常来说,化学学科很难学,不容易考高分,尤其是到了高二阶段,不少学生考试不及格。那么,65分的孩子也许在全校甚至全市排名比较靠前;而生物难度较小,很多学生容易考高分,孩子虽然考了75分,但是考80分以上的大有人在,这说明,这个75分并不高,远不如化学的65分有含金量。
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来讲,要选名次靠前的学科,孩子才有优势。在孩子学校排名靠前的,在全市排名靠前的,甚至在全区排名靠前的,平台越大越好,因为最后大家的排名是全区排名的,这个可信度更高。
误区二:随大流,别人选啥我选啥。
有的同学选科非常盲目,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组合专业选择面最广,很多同学就会选择这个组合,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的学生甚至是班级倒数后几名也跟风选择这个组合,结果越学越难。
行家支招
和孩子有分歧,应理性对待
在选科问题上,孩子与家长之间很容易出现意见分歧。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曹其凡建议:“不能武断地认为就要听谁的,还需要看分歧点在哪里。”
他分析,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某种选科组合,比如“历史+地理+政治”,以后想从事哲学研究,家长却认为这种选法职业前景不好,未来选专业受限较多,进而会影响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先跟孩子说清楚利弊,最后还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意愿,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不擅长理科,但觉得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较广,仍然坚持选择理科组合,建议家长先与孩子一起分析形势和赋分方案,最终根据优势科目为先的选科原则做出理性的决定。
尽管在选科的时候,多数同学和家长会根据“职业—专业—选科”这条主线进行选择,可很多同学并没完全想好自己未来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过这也没关系,同学们在高中至大学的生涯规划中可以先选择学科群系,不一定一开始就精确到某个专业。”曹其凡举例,物理学科会涉及理学、工学方向的13类,政治学科会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等10类。这样,既不影响高考选科,也能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与学科的亲密度,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