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许莎明
即将步入高中的学子们,除了要适应新环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整个高中阶段大致的发展规划,以及在高一的学习探索中确定选考科目。广西高考综合改革明确采用“3+1+2”模式,这一模式带来哪些变化?怎样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优选择?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学教师和生涯规划师,为准高一新生提供选科参考。
选科变化 “3+1+2”模式有12种组合
随着新高考的实行,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满足了科目要求才有资格报考相关专业。也就是说,“3+1+2”模式中的“1+2”如何选科,与你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有直接关系。那么,以前家长和学生高考完才琢磨的问题,现在从孩子上高一就要考虑了。
新高考模式下,“3+1+2”中“3”是数学、语文、外语三个必选的主科,“1”是物理、历史二选一,“2”是在地理、生物、化学、政治中选两科,那么“1+2”就有12种组合。
计分变化 原始分+等级赋分
以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为例,“3+1+2”总分共计750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各科满分150分,总计450分(以原始分计入在内);物理、历史二选一,各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在内);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选二,各科满分100分(以等级分计入在内),总分200分。
南宁一示范性高中教师卢老师介绍,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根据转换公式计算,四舍五入得到考生转换后的等级分。
例如,在某次考试中,考生政治科目原始成绩为63分,位次为全区的15%,实际赋分可能为88分;物理科目原始成绩也为63分,排在全区的45%,实际赋分可能为73分。学生的等级成绩是以他的原始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累计比例位置确定的,能够客观反映出考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原始分高的等级成绩也高,原始分低的等级成绩也低。
专家建议 从五个基本维度出发,综合考量
“3+1+2”模式,如何选择才能在覆盖更多大学专业的同时又能在竞争中有优势?兴趣优先还是成绩为重?“实际上,高考选科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案。”资深生涯规划师覃思宸建议,选科应围绕五个基本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维度一:学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学科,即使花的时间不太多,也能学得比其它科目好。
维度二:学科能力。它指的是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所表现出的认知与理解的能力、想像与思维的能力、观察的能力、问题的解决与创造能力。通俗来说,六门学科中,有的学科你花了很多时间却总是不见好;有的学科,你投入的时间不多,可是考试成绩和排名常常给你意外的惊喜。
维度三:高校专业。选科对应的是高校和专业方向,只有符合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才能报考该专业。理工类的专业往往要求选考物理、化学、生物;人文社科类专业往往要求选考历史、政治、地理。
维度四:职业方向。有的同学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规划,而职业又是和学习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从职业方向倒推到专业,也可以为当下的选科提供重要的依据。
维度五:学校优势。每所高中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选科时结合自己学校的学科优势来综合考量。
行家支招 三招简单可行,不妨试试
对老师和行家给出的选科办法,记者作了归纳总结,供学子们参考。
“三一法”:一门保专业,一门保兴趣,一门保分数。也就是说,其中一门对应自己可能会填报的高校专业的限考科目,一门是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一门是自己擅长的能取得高分的科目。
职业(专业)倒推法:如果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或对自己想学习的专业比较明确,那么就可以从职业或专业的定位倒推回来确定选考科目。
分数最大化法:总是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了解,对未来尚未作出规划,一切都是未知待定,那么前两个方法就不适用了。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是先把分数拿到手再说,新高考背景下分数同样是硬道理。因此,优先选择能拿高分的科目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