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罗贝尔 钟亮
编者按:“装修像个技术活,其实是个运气活。”日前,不少业主向南国早报客户端反映,他们与装修公司签了装修套餐合同后,发现执行过程中满是陷阱,双方失去信任,甚至对簿公堂,合同难以继续执行。为此,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就装修合同的常见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律师等,为市民支招避坑。
2022年9月,南宁市民卢先生正打算装修,广西品匠家居装饰工程集团(以下简称品匠)的设计师向他推荐了一个13.6万元的全包装修套餐,并以“所有材料全新升级”“今日限定优惠”等“福利”催促他做决定。卢先生当即交了3.4万元首期装修款,后来却发现合同内容与设计师的承诺有出入。
合同与承诺有出入,装修费用大超预期
“交钱后我才拿到合同,发现合同内容与设计师的承诺有出入,最终价格不止13.6万元。”记者从卢先生提供的报价单上看到,某些装修项目存在部分额外收费或个性化定制的增项内容。如:铺地面砖项目中,房间手工费不包含在整装套餐价内,如果客户选用砖的尺寸不符合规格,正铺需额外增加铺贴费。
▲备注栏上有额外的人工费、铺贴费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贝尔摄
看到装修费用超预期,卢先生想与装修公司协商解除合同,但合同规定,若卢先生因个人原因解除合同,需向装修公司支付合同总价款20%的违约金,即2.72万元。
2月8日,记者随卢先生来到品匠集团协商。3月15日,记者了解到,卢先生已提交相关材料申请解除合同,装修公司表示,针对卢先生家里的特殊情况,可向上级申请减免一半的违约金。
“限时优惠”有猫腻,警惕“全包”说法
“业内大部分人都这么干,目的是先抢到装修合同,再慢慢‘坑’业主。”在南宁装修界从业20年的邓先生说,上述设计师的做法在业内称为“钓鱼”——业务人员以“限时优惠”“材料升级”等噱头抢单,顾客对装修一无所知,看了合同和预算单也难免被坑。
邓先生公司中的会计师苏先生说,预算单里的项目和字眼设计了很多“坑”,一般业主看不出问题。他举例称,合同里承诺包做橱柜,但不会写明是否包括安装下柜和吊柜,“按合同办的话根本用不了,业主只好加钱改”。
▲装修公司提供的特殊优惠申请表称,任何员工的口头承诺一概不兑付。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贝尔摄
如何避免被装修公司“钓鱼”?邓先生提醒,警惕“限时优惠”“肯定全包”“买一送一”等说法;要求对方提供实际施工案例作为参考,查看对方的资质和口碑,确认对方是否值得信赖。
先交定金风险大,最好按阶交钱
广西沵达律师事务所王维律师表示,没正式签订合同前,合同双方的权利没有确定,此时先交定金风险很大。若最终合同条款无法达成一致,导致装修公司不退定金,甚至因未能签约向业主索赔的情况,业主也会面临需要通过诉讼才能追回定金的风险。
邓先生也提醒,业主在签合同前要仔细核对预算单是否有纰漏,如果对方承诺全包,要求其将口头承诺补充进合同条款。此外,还要在合同中约定交款方式,最好根据施工进度按阶交钱,不要一次性付全款。
相关新闻
熟人陷阱:轻信“邻居”签合同,南宁一女子损失近2万元丨装修合同的那些“阱”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农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