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赖武慧 雷小琴
由于鹦鹉等鸟类的羽毛色泽艳丽,喜欢与人互动,所以很受宠爱。饲养宠物鸟的市民越来越多,除了日常“铲屎”、照护之外,亲密接触和爱抚更是少不了,因接触鸟类而引起的疾病也逐渐多发。医生提醒,养宠物鸟一定要当心鹦鹉热。
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去年1月,南宁市民张先生突然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伴咳白色黏痰。他一开始当普通感冒吃了感冒药,但是症状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他便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他为肺炎建议住院治疗。随后几天,张先生病情迅速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又治疗几天,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张先生随后被转送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此时,张先生的体温高达39.5℃,并伴有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医生立即给张先生予吸氧对症治疗,但情况仍没有好转,随后医生决定对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实施VV ECMO“人工膜肺”支持治疗等,最终才将张先生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对于张先生的急危表现,该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管医生蒋良艳认为,这并不是常见的肺炎,很可能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她再次向患者家属追问病史,得知张先生家附近有人养鸟。“难道是鹦鹉热?”蒋良艳马上为患者送检基因测序,并最终找到了发热的“元凶”——鹦鹉热衣原体。
该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管床主任潘熠平介绍,鹦鹉热又称“鸟疫”,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鹦鹉热的感染途径可能是直接接触疫鸟和吸入疫鸟鼻腔分泌物的气溶胶、粪便或者羽毛粉尘。
所有鸟儿都可能感染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孤独感”使得家养宠物的市民逐渐增多,鹦鹉活泼可爱,受到许多市民的喜爱。那么日常的接触是否会感染鹦鹉热呢?
2月26日中午,记者在南宁一花鸟市场鸟类销售区看到,宠物鹦鹉的价格35元起步,品种好的标价达数千元。市场熙熙攘攘,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此,有的在挑选购买鹦鹉,有的拿起待售的鹦鹉抚摸逗玩。
南宁一景点的鹦鹉投喂项目,游客只需花10元就能购买一份饲料,进入鹦鹉园喂鹦鹉。该景点负责人介绍,他们会定期给鹦鹉园做清洗清毒,向游客提供一次性手套、装饲料的食盘,但还是有人不愿戴手套喂鹦鹉,甚至有的孩子逗鸟后不注意洗手,直接拿零食往嘴里送。
蒋良艳表示:“所有鸟儿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但作为玩赏的鸟,例如鹦鹉、大尾鹦鹉、鸡尾鹦鹉和家禽(火鸡和鸭子)是最常传染人的鸟。最易染上鹦鹉热的人是那些因为工作的关系或嗜好而与鸟接触的人。例如鹦鹉的主人、宠物店的雇员、兽医或家禽的加工工人。”
高危人群要注意防护
“一般来说,鹦鹉热只是在鸟类之间传播,目前没有发现人传人的现象。”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发热门诊副主任医师何晶介绍,鹦鹉热是鸟类之间传播并且通过感染病原体的鸟类和禽类传染给人类,人和人之间不会互相传播。“鹦鹉热的症状,跟上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普通感冒、流行感冒等差不多。”鹦鹉热的潜伏期一般是一到两周,最长的45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咳嗽、咳痰、全身乏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频繁接触禽类或鸟类且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属于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那么,个人应该如何预防鹦鹉热?医生表示,要注意避免与病禽的接触,在接触鸟类时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治疗,如有这方面的接触史要在治疗时及时与医务人员说明。
养鸟注意事项
1.向持牌动物售卖商购买禽鸟,切勿购买来历可疑或不明的宠物。
2.如家中有多个鸟笼,置放时应注意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鸟笼及沾有禽鸟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彻底消毒。
3.清洁鸟笼或处理鸟类的粪便、分泌物或羽毛尘时,需戴上手套和外科口罩。
4.在清洁受污染的物件之前,应该使用水或消毒剂润湿表面,避免干扫或使用吸尘机、高压水枪,以尽量减少羽毛、尘埃和粪便的飞扬。
5.彻底用洗涤剂擦洗,去除所有粪便,然后消毒和用水冲洗所有物品。
6.在接触鸟类或其粪便后,用清水和皂液彻底洗手。
7.避免将禽鸟置放在过度挤逼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
8.隔离并尽快将带病禽鸟带到兽医处治疗。
9.避免与带病禽鸟有亲密接触。
10.职业高风险人群(包括禽类贩卖和屠宰人员),如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时除尽快就医外,应告知临床医生其特殊职业接触史。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戴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