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文/图
你可知道
一两百年前的欧美工艺品是什么样的?
在南宁市景晖巷一个1000平方米的仓库里
储存着来自欧美的超十万件历史工艺品
透过它们
历史的面貌变得清晰而具体
百年瓷器“随意”堆放在地上
蒋先生(网名百福)是仓库的主人,一位长居于美国纽约州Syracuse (雪城)的南宁人,喜欢收藏名画、古董。2017年起,他开始收购品牌及年份标识清晰、颜值高、价格亲民的历史工艺品,以瓷器、银器、铜器为主。
▲精美的陶瓷。
走进蒋先生的仓库,你会惊讶藏品的数量之多——它们被“随意”地堆在桌上、地上,一个不经意的转身,都有可能不小心碰掉一个百年瓷器。
▲名家手绘的陶瓷总让人爱不释手。
蒋先生经常告诉来客别紧张,鼓励他们端起来摸一摸、看一看:“历史工艺品不像拍卖行的古董艺术品那样遥不可及,但也有丰富的底蕴,值得细细品玩。”
▲美国辉煌时期(1876-1917年)的手工切割水晶工艺品历经百年,依然璀璨夺目。
一件瓷器背后藏着一段历史
仓库内一套银制的茶具已经积了灰,有开水壶、咖啡壶、茶壶、糖盒等等,提起当中的银开水壶,沉甸甸地,显然用料很足。原来,这是1912年,美国“淀粉大王”托马斯·金斯福德的儿子汤姆森成婚时,向美国著名珠宝奢侈品牌“蒂芙尼”定制的茶具。
▲1912年,美国“淀粉大王”托马斯·金斯福德的儿子成婚时定制的银质茶具。
每个壶的壶身上,都有家族的徽章,每个水壶的底部,都镌刻了新人的名字、“蒂芙尼”的品牌标识。
▲茶具底座镌刻着新人的名字和品牌标识。
醒目的“925”字样,仿佛在告诉世人:1851年,蒂芙尼制定了美国首个925纯银标准,该标准随后被美国正式通过,并被世界各国采用。
据悉,这套茶具早年从一场慈善拍卖会上流出,几经辗转来到了南宁。
▲壶身上有金斯福德家族的徽章。
仓库里陈列的一个德国梅森的两百年纪念瓷盘,可以瞥见中国瓷对欧洲影响之深。
蒋先生说:“梅森被称为欧洲第一名瓷。1710年,‘Meissen梅森’国立瓷器制造厂成立,奇怪的是,瓷盘上记录的年份是1708年至1908 年。后来,我特地去问了卖家,才知道在1708年,创始人借鉴中国白瓷工艺,才成功烧制出一种欧洲本土的硬质瓷。”
▲在一场拍卖会上,蒋先生以数千欧元拍下了这款德国梅森出产的手绘瓷盘。
他还收藏了仿中国的青花瓷的蓝洋葱系列。这个系列因把中国传统石榴纹样误当成了洋葱而得名,不过,这些“偏误”并不妨碍它们成了经典的工艺品。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进入10年的经济大萧条,商家在食物盒里附赠彩色玻璃器皿,提振精神、刺激消费。现在,艳丽的“大萧条玻璃”成了收藏界的宠儿。
蒋先生曾受一名60后飞行员委托,在欧洲淘一件1942年生产的老物件。“我们找到一个一尺多高的木柄铜铃铛,铃铛上只刻有‘1942’几个字。我们告诉委托人,它来自一名二战期间英国防空预警部队士兵,战斗中,士兵一旦发现德军的催泪瓦斯,就会摇响这个铃铛。委托人瞬间被这个铃铛的背景触动,一定要将它收入囊中。”
▲卡地亚的旅行座钟和英国陶瓷品牌Wedgwood的陶瓷钟表。
这些历史工艺品从何而来
“在美国,房屋中介获得房源出售信息后,会和主人谈妥家具家当的销售代理权,接着找古董商估好一个价格,再由古董商招徕买家竞拍。拍卖收入高于估价的部分,归古董商;低于估价的,由古董商补贴给房屋主人。剩下卖不掉的家当,古董商还得负责拉走。我们和美国一些二手店老板就是古董商招徕的买家。另外,我还会在拍卖网站上拍一些单品。”蒋先生说,这些历史工艺品曾被批量生产,在当地被作为旧货,所以并不值得造假。
▲精美的银器。
蒋先生也尝试着把历史工艺品做成事业,他说:“希望国人也能领略和感受到这些精美的器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