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2日,
嫦娥一号拍摄的
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震撼发布。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包含了
月球南北两极完整的高精度表面影像图,
让人类对于月球的仰望,
又高清了许多。
人类正式登月之前,月球是一个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天体。登月之后,月球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去,人类开始了对这一星球不断深入探索。而一百多年的光影发展史,正好反映了这一变化的过程。
电影历史上的第一部科幻电影,
就是源于月球
1902年,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从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中得到灵感,将小说改编成了默片——《月球旅行记》。
这部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科幻片”的电影,其实只有短短14分钟。但是在当时来说,可是耗费了1500金路易的“巨资”拍摄而成的作品。
影片中,搭载人类登月的机器是一枚炮弹,几位天文学家就乘坐着炮弹飞到了月球。在月球上,他们还遇到了月球人,需要逃过月球人的追捕,想办法回到地球。
电影放到今天来看,实在是粗制滥造。但对于电影史而言,却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淡出淡入的转场,快慢镜头的变化等电影表现手法都是源于本片。人们也正是通过这部影片才意识到,在电影的世界里,想象完全不受限制。荒诞不经、天马行空的表达,比那些平白纪实的内容更有娱乐性。
曾经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后都会变成一种可能
1950年上映的《登陆月球》,是比较早期的硬科幻电影作品。故事完全依据当时的科学知识,幻想出了一场登月之旅。
电影在当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除了有导演欧文·皮切尔的功劳,还托赖于“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罗伯特·海因莱因为影片担任了技术顾问。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整部电影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让观众们在电影院中领略到了太空和科学的魅力。
电影中完整地展现了无重力生活、太空行走等场景,还提到了核动力火箭。十分逼真的月球景观,充满想象力的太空舱内部,依靠摄制团队精心打造出来的真实场景,让电影获得了第23届奥斯卡的最佳特效大奖。
或许是受限于技术顾问的对于科学逻辑的执着,《登陆月球》的剧情并不算十分出彩。但影片却真实传递出了人类想要登上月球的无限渴望——当一切都源于合理的推测和想象,曾经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都会变成一种可能。
被誉为“科幻电影天花板”
《2001太空漫游》
有关月球的电影,被誉为“科幻电影天花板”的《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绕不开的作品。能够赢得这样的称谓,只因它对于科幻片发展的影响是空前的。就连《三体》的作者刘慈欣都这么说过:“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刘慈欣所说的《2001太空漫游》,是指由著名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所著的与该电影同名的科幻小说。不过,同名电影的剧本,正是由亚瑟·克拉克和导演坦利·库布里克一起撰写的。
电影上映于1968年。一年之后,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位踏足月球的人类,让电影中的想象成为了现实。有意思的是,由于电影拍摄的月球表面过于逼真,还导致美国的登月遭到了质疑,有人认为这个登月过程其实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不管事实真相如何,但也从另一角度说明电影制作之精良。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
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电影作品中有关月球的想象,也如是。
甚至还有不少人相信,有朝一日,人类将会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开采能源,为地球所利用。
基于这种想象,导演邓肯·琼斯自编自导了科幻悬疑片《月球》。这部上映于2009年的低成本科幻片,只用了33天就完成拍摄工作,但却在影迷心中获得了极高的口碑。
推荐没看过的朋友,去看看这部经典作品,跟随那位在月球上工作的男主角Sam,感受影片所传递出来的孤独之感。
浩瀚的星空也许蕴藏着人类未来的希望,但恐怕没有拿一个星球能比得上自己的家园。人和机器的共存、人性和程序共存……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地步,这种讨论永远都不会过时。
从1902年《月球旅行记》开始,人类就开始在电影世界里进行了一场漫长的月球之旅。月球主题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优秀的更是不胜枚举。
长久以来,正是影视作品里持续不断的想象,激发了我们冲向太空、探索未知的动力,也正是现实得出的答案,反过来一次次地重塑着我们想象的格局与模式。
正如尼尔·阿姆斯特朗那句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趟旅程,远还没有结束。
我们期待着
人类踏上月球的下一个脚印,
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
来评论区说说你最爱看的电影吧~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