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非凡十年•自豪八桂丨从3G到5G,信息通信为各行各业赋能提速

阅读数:0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莫妮娜 记者:孙妮 蒋保平 何凝
赋能广西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从3G、4G到5G,从普通宽带到千兆光纤,广西信息通信业“上天入地”,给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活场景到生产模式,从沟通方式到社会习惯,通信网络为人们的科技便利生活织就一张张看不见的立体网络。十年间,广西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跨越提升,赋能广西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广西首个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作业港口项目落地北海铁山港区。

宽带建设速度迅猛

偏远山村海岛走进“地球村”

蓝天、碧海、仙人掌,潜水、捕鱼、赶海……通过在社交平台分享原生态的恬静海岛生活,邓克顺收获了10万+的粉丝关注,其所居住的北海斜阳岛被许多网友称赞为“人间理想”“世外桃源”。

“其实,外地网友有所不知,以前岛上不通电,更没有网络,就算有手机也要爬到山顶或是走到面向涠洲岛的海滩,才能接收到微弱的信号。”8月19日下午,出海捕鱼归来的邓克顺告诉记者,岛上村民曾经有70多户,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加之信息闭塞,不断有村民搬迁离岛,后来岛上常驻村民仅剩14户,“我是斜阳岛第五代居民,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大部分已搬迁离岛”。

改变,发生在2018年12月4日。

这一天,这个距涠洲岛9海里、距北海市区44海里的小岛正式开通了光纤宽带,村民们即便足不出户,通过网线和手机就可以与外界畅通畅联,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观看高清网络电视。2018年底,邓克顺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斜阳岛小邓”的账号,用短视频记录日常生活,如今已是北海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络达人。

据悉,北海市涠洲岛斜阳村是广西区内最后一个通达光纤的行政村。自此,广西实现包括海岛村在内的100%行政村通光纤,提前两年实现行政村全部开通光纤宽带目标,让许多偏远地区走进“地球村”。

对于地处西部的广西来说,电信普遍服务任务十分艰巨,这一成绩得来不易。

2012年,广西光纤到户才刚刚起步,城市区域家庭住户覆盖率仅为20%,农村区域仅为7%。10年间,全光网成为现实。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

▲5G网络已覆盖全部漓江景区。徐先丽 摄

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区光缆线路长度为44.1万公里,今年增加到249.7万公里,十年时间增长了466.2%。目前全区已形成以南宁市为中心,其它各设区市为节点的骨干光纤网络。截至2022年6月,全区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39T,相比2012年增长超过20倍。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切身的感受就是上网速度“飞起”,电影播放流畅,打游戏再也不卡顿了。目前,广西全区光纤宽带用户达到1083万户,平均速率超过70兆,超过八成的用户带宽达到50兆,超过一半的用户带宽达100兆。最近不到三年的时间,全区宽带用户平均速率增长了7倍多。

技术不断迭代跨越

“50后”模特吃上“旅游饭”

8月下旬的一个傍晚,阳朔县兴坪镇漓江上,66岁的黄爷爷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划着竹排穿梭在如画的山水之间,他时而撒网,时而用竹竿击水,时而吆喝着鸬鹚下水捕鱼……在霞光映衬下,黄爷爷融入漓江山水,绘成一幅清雅灵动的水墨山水画。

黄爷爷是兴坪镇大河背村村民,村子对面就是二十元人民币山水背景——黄布倒影。从十四五岁时起,他就开始在漓江上捕鱼;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从2004年起,他不再以打鱼为生,开始吃上“旅游饭”,专门从事渔翁模特的工作。

“工作时看手机不方便,只能回到家才能用。”结束了一天的渔翁模特工作后,黄爷爷在家里一边吃晚饭一边翻看手机来电信息,并不时用微信语音联系。夏秋季节,漓江山青水秀,是摄影旺季,很多摄影师都会提前跟他“约拍”。

2021年10月底,大河背村建起了5G基站,开通了5G信号,黄爷爷换掉了使用多年的“老人机”,用上了智能手机,不仅学会了用微信,也学会了刷视频、看直播。由于通信网络通达快速,如今他能通过手机联系到更多旅拍的客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漓江作为桂林风景旅游名胜,一直享誉世界。记者采访获悉,在漓江120公里水道沿岸,几大通信运营商如今已建立起200多个5G基站,用数字技术装点桂林的绿水青山,为全球游客在游览漓江如画的风光时提供优质网络体验,也为像黄爷爷这样的“阳朔老爹”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渠道。

2012年,广西通信无线网络以3G为主。十年间,广西通信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了3G跟随、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

特别是在“新基建”磅礴之力的推动下,广西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加速完善。最新发布的《全国移动网络质量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广西5G网络平均下行接入速率为367.53Mbs,优于全国334.98Mbs的平均水平,排名全国第七位。

据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末2.2万座3G基站发展到现在6.8万座2G/3G基站、18.4万座4G基站、5.5万座5G基站,全区移动电话基站总数已达到30.7万座,预计到2022年底,5G基站总数将达6.5万座。

地下400米矿井通5G

传统产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在矿井下400米的作业区,正在进行例行生产安全检查的工程师小陈,对每一个安全生产环节进行巡视,他不时用手机对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一一拍照,还对生产作业、机械作业拍摄了两段短视频,然后通过微信实时上传至井上控制室。值班负责人通过井下传来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决策、反馈。

7月15日,在南丹县境内,广西首个地下矿井5G基站在距离地下约400米的作业平面顺利开通测试,广西在“智慧矿山”的建设进程上又往前迈了关键一步。

“借助井下覆盖的5G信号,可以与地面随时随地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汇报,保持联系。地面人员对于井下状况也可以更直观地‘无时差掌握’。”陈工程师说,而在以前,这样的工作流程,需要井下工人通过井下固定电话才能跟井上人员反馈,往往不够及时。

“5G通信是矿山智能化走出的第一步。”华锡集团铜坑矿业分公司运营中心副主任虞靓介绍,随着矿山智能化建设不断推进,采矿大数据、矿用机器人、井下无人电机等新兴技术逐步被广泛使用,现有的Wi-Fi无线通信技术在带宽、容量、时延和可靠性等方面已难以满足矿山智能化发展需求,需要借助5G技术改进传统工法,提高安全生产,实现矿井的智能化控制、自动采矿、智能决策等应用。

▲通信网络工程师深入地铁隧道进行网络扩容。 李慧敏摄

在5G应用创新发展方面,广西发布《广西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加速“5G+”赋能垂直行业创新应用,在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农林渔牧、边海防等重点行业打造标杆示范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广西完成了全国首个“5G+8K”万兆分发传输应用,延伸超高清产业链条;启动全国首个基于5G+网联协同驾驶技术的5G云控物流应用,实现工厂园区物流无人化、可视化及智能化作业;建设5G无人天车应用场景,入选全国“5G+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推动广西首个内河港口散装货物5G远控项目落地,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码头货物装卸操作。业内人士表示,5G已成为企业实现技术转型升级、生产流程优化、运营成本降低、打造新增长点和新收益点的赋能工具。

▲正在执行巡航任务的广西移动5G+无人机。李彦华摄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