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百年上下求索,从未停止脚步

阅读数:45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戴昕明 记者:张若凡 实习生 罗卉香
在医学这条路上,他们迈进的每一步都带来治愈与护佑。

医者之路,从无坦途;即便历经百年,仍无止境。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因为背负使命,所以坚定前行,他们迈进的每一步,都带来更强有力的治愈与护佑。

自制材料  突破危重手术瓶颈

对于心血管外科的医生来说,主动脉夹层是最头疼的难题,没有之一。这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手术时间长,病人出血多,且死亡率高。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外科治疗在全国大部分医院,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刘永春跟这种疾病打交道已经十多年了,始终想要突破现有的困境。主动脉夹层手术时间动辄要十多个小时,尤其是最关键的主动脉弓置换环节。此时,病人处于深低温停循环的状态中,换句话说,是通过给病人降低体温,心脏停跳、循环停止,以便医生争分夺秒完成手术。时间越长,对病人的身体损伤越大。

▲手术中的刘永春。本文图片均为院方提供

结合学术交流中获得的启发,并通过不断摸索,刘永春原创的“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策略逐渐成型,思路是在人工血管端套一个环,作为内衬植入正常血管中,通过绑带打结的固定方式将人工血管置换,免去了既往复杂的缝合操作,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而且没有缝合针眼渗血的情况。

手头没有现成的产品可用,刘永春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他将修补颅骨所用的钛金属板剪下一块卷成环,制成了这个手术的关键材料。

去年9月,刘永春带领团队开展了国内首例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取得成功。原本需要6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一下缩短至最快3个多小时。有了首次的成功,这项技术迅速让更多危重患者受益,目前已成功完成40多例。

突破了这个瓶颈,手术时间得以大大缩短。刘永春又向更高的目标——心脏不停跳手术发起挑战。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心脏保持跳动,能更好地保护病人的心脏功能。今年,这个新目标又达成了。

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奋战了十多年,刘永春始终用行动践行一名医生的自我修养——从医之路永无止境。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有大批患者得到治愈。

下沉基层  种下“优质医疗”的种子

前进并非只有一个方向,有时候,下沉也是一种前进。

黎裕明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目前,他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该院青秀分院的外科负责人。这位三甲医院的骨科专家下沉到二级医院,为基层带去了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黎裕明(中)给基层医院带去了新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理念。

今年6月,附近的卫生院接连向青秀分院转送了两名手外伤的病人。一人的大拇指指腹被削掉一块,另一人的食指被削掉一块。

外科团队最初给出的方案是常规的皮瓣移植。但是,黎裕明看了病人的情况后,主张进行带有神经血管的皮瓣移植手术。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应该尽可能为病人保留手指的触觉。”黎裕明介绍,如果是常规的皮瓣移植,尽管伤口愈合了,但手指的触觉会永久性丧失。带神经血管的皮瓣移植则能够保留受伤手指的触觉,相应的,手术难度也大大增加。

黎裕明操刀为两名患者进行了精细的带神经血管的皮瓣移植,成功地为他们受伤的手指保留了触觉,也为基层的外科团队带去了新的手术方式,以及更重要的治疗理念——不能只停留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层面,还要为病人考虑得更长远,想尽办法为他们保留身体功能。

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到了基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待到枝繁叶茂时,庇佑一方百姓。

统计数据显示,总院的外科专家进驻之前,青秀分院每个月的外科手术数量仅为个位数,现在已增至每月100台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此前青秀分院每月上转到总院的病人约二三十人,现在每月只需上转两三个病人,这意味着更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家属少跑腿,报销比例更高。

主动担当  关键时刻拧成一股绳

医院就像是一台复杂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保持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整体向前推进。

7月19日起,南宁市启动主城区自愿免费新冠核酸检测活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负责其中69个核酸采样点的核酸检测任务,工作量陡增。

▲在疫情防控中,医学检验科的党员们发挥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

该院医学检验科副主任韦荣国介绍,近期每天检验的标本量最高可达到近8000管。实际上,核酸检测只是检验医师工作的一部分,日常的临床诊疗中还有大量的检验工作,这些检验结果是医生看病施治的重要依据。叠加核酸检测任务后,两边都不能掉链子。

此时,党员先锋岗发挥了重要作用。临时需要加派人手时,党员总是最先站出来,主动到岗。

韦荣国说,近段时间,检验工作24小时不停歇,人员三班倒,确保核酸检测6小时内出结果,同时保障日常临床检验工作。“有时候加班检验到凌晨两三点,短暂休息几个小时后,接着上第二天的班”。

疫情防控常态化,紧绷也成了工作常态。韦荣国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拧成一股绳,坚持就是胜利。目前,医学检验科的所有人员都参与核酸检测排班,发生疫情时通过南宁市卫健委快速调动支援机制,在核酸检测设备及人员到位时,通过增加班次可达到3万管/24小时(20∶1混采可达60万人/天)。尽最大努力为南宁市疫情防控保驾护航,这是一家百年老院应有的沉稳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