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我和“阿白”有个约定,防城港百岁老人演绎四十载“人鹭奇缘”

阅读数:63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刘颖 记者:钟小启
红沙渔鹭园再听不到黄枢余老人呼喊“阿白”的声音。

7月20日,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护鹭老人黄枢余去世,享年105岁。1982年,黄枢余做完农活回家经过一片竹林时,救助了几只受伤的小白鹭,后来,一群白鹭飞到他家屋后林子筑巢安居,老人便开启了爱鹭护鹭之路。这个举动传了一家四代,他们家几十年人鸟和谐相处的故事成为佳话。

结缘:救小鹭群鸟报恩

20日下午,记者从黄枢余老人孙媳妇苏女士处了解到,老人于当日上午逝世。6月底,南宁的鸟类爱好者到红沙村看望黄枢余,一起和他过了105岁生日,“近两年老人身体一直不太好,多数时间需要家人照顾”。

▲当年飞在黄枢余老人家附近的白鹭。本文图片均由梁宗阳摄

“阿白”是黄枢余对白鹭的昵称。老人与白鹭的情缘,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1982年,黄枢余做完农活回家时,发现几只受伤的小白鹭在竹林下呻吟,他将几只小白鹭带回家,给它们喂食鱼虾、涂药治疗。经过悉心呵护,小白鹭伤愈长大,与黄家人和谐相处。从此,黄枢余老人和白鹭结下情缘。

黄枢余救养小白鹭后不久,一群白鹭飞到他家房屋后山林,筑巢安居,黄枢余找来鱼虾接待它们。有了黄枢余的悉心爱护,飞来黄家后山的白鹭越来越多,高峰时每年达近万只,屋后不知名的小山也被人冠名为“白鹭山”。

接棒:因护鸟当地闻名

后山是黄枢余家的自留地,原本可以砍树卖钱,为了给白鹭留下一片栖身之地,黄枢余一棵树没砍过,还每年掏钱补种树木。屋前那片小鱼塘,也专门用于养小鱼小虾,供白鹭觅食。

▲当年飞在黄枢余老人家附近的白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鸟、掏鸟蛋之风盛行。黄枢余最担心的就是后山那几千只白鹭的安全,一有空闲他就走进山林里巡查,发现可疑人员,立即劝阻离开。即便对方手拿气枪,他也绝对不退缩。就这样,黄家人多年护鸟在当地出了名。

黄枢余老人对白鹭的爱护,感染了子孙后代,后辈们接过护鸟的“接力棒”,在白鹭到来的季节轮流巡山,护鸟工作成了黄家四代人重要的责任之一。

离别:它送他最后一程

2014年,记者曾采访过黄枢余老人。当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光坡登陆,老人屋后的红沙渔鹭园遇袭,大批树木和竹子被吹倒、折断,百余只白鹭不幸殒命,另有200多只小白鹭受伤。黄枢余一家将遭遇不幸的百余只白鹭掩埋,把受伤的白鹭带回家精心治伤疗养。

▲2014年,黄枢余老人照顾受伤的白鹭。

苏女士说,因为爷爷爱鹭护鹭,白鹭在屋后筑巢30多年,但在2018年,白鹭不知为何飞走了,再没有回来筑过巢。爷爷去世那天上午,有一群白鹭飞回家附近,绕了半个多小时后又飞走了,“冥冥之中仿佛早有安排,白鹭应该是回来送爷爷走最后一程”。

斯人已逝,从此以后,红沙渔鹭园再听不到黄枢余老人呼喊“阿白”的声音。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