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酷暑的到来,连日来,国内多地出现了热射病病例。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目前已有浙江、四川、福建、江苏、河南5省出现了热射病病例,已有2人因热射病死亡。
“热射病”究竟是何物,为何在今年来势汹汹?对它又要如何防治?
中央气象台7月12日18时
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7月13日白天,
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四川东南部、
重庆大部、云南东北部
局地可达40℃以上。
持续高温,警惕“热射病”
据温州网消息,7月9日,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急诊接诊了一名人体核心温度高达42℃的热射病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后,至今还在急诊EICU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据温医大附二院和温州市人民医院统计,截至目前两家医院共接诊9例热射病患者。
同样在浙江,据统计,丽水市中心医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目前仍在抢救。
“这两天急诊收治了10多例中暑患者,包括一名严重的热射病患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医生表示,这名热射病男性患者56岁,10日在工地户外作业时出现头晕、呕吐等,送医时体温41℃,意识不清,经治疗正慢慢好转,但因肾功能受损仍住院治疗。
7月初,杭州也有一名40岁的跑步爱好者在西湖边晨跑后倒地昏迷,被诊断为热射病。澎湃新闻报道称,该男子送医时体温41℃,经急诊抢救脱险。
不仅在浙江有热射病发生,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也有。
▲网络截图。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大参考》栏目7月9日报道,河南郑州一名大爷因中暑突然呕吐昏迷,被送到医院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达42.3摄氏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出现了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
据扬子晚报报道,7月12日,江苏一名装修工人连续工作4小时后,出现头晕、频繁呕吐,被确诊为热射病。这是今年南京首例热射病患者。
据福州日报报道,近日福州一位65岁的男患者在户外工地作业,突然出现头晕、大汗、呕吐情况,紧接着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随后被医生诊断为热射病,被送到急诊科紧急抢救。
热射病怎么防?怎么治?
热射病即重度中暑,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
高温天户外活动切记这几点:
如果需要在户外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建议:
准备好防暑必需品
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科学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注意散热
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中暑了千万记住5点,能救命:
中暑了,千万不要不当回事,一旦出现严重中暑,一定按照下面5点做,能救命!
1.首先,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
2.其次,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给患者降温。
3.最好赶紧物理降温(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4.严重者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发生这种情况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去刻意束缚其抽搐的肢体,可用软物(床垫等)垫在病人身下。如果发生呕吐,请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5.无论症状轻重,必须及时就医!